专利名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肝炎为人群常见病、多发病,乙肝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全世界肝炎病毒携带者达3. 5亿之多,仅我国就达1. 2亿。 在人群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导致肝脏病变波及体内众多器官, 一旦染上肝炎病毒,就会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会威胁到患者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当今使用的治疗肝炎病的药物疗程长、见效慢、治愈率不高的情况下,肝炎病已经成为了很难根治的病症。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三白草10 20份、萱草根5 9份、赤芍4 10份、石莽草15 25份、红三七9 15份、赤地榆9 15份、扶芳藤15 25份、鸡血藤9 15份、川楝子3 9份、厚朴3 9份、香附6 10份、薤白5 9份、甘草6 10份、草豆蔻2 6份、乌药5 9份、菟丝子6 14份。 其优选的原料重量份数配比为 三白草15份、萱草根7份、赤芍7份、石莽草20份、红三七12份、赤地榆12份、扶芳藤20份、鸡血藤12份、川楝子6份、厚朴6份、香附8份、薤白7份、甘草8份、草豆蔻4份、乌药7份、菟丝子1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粉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在水中煮制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发明可直接服用或是将粉剂进一步加工成为丸剂服用。
下面对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进行简要介绍 三白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热淋,血淋,水肿,脚气,黄疸,痢疾,带下,痈肿疮毒,湿疹,蛇咬伤; 萱草根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瘰疬,乳痈,乳汁不通;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石莽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治痢疾,热淋、血淋,石淋,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 红三七散瘀,止血,行气,除湿。主治跌打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湿热下痢; 赤地榆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治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脘腹疼痛,鼻衄,便血,月 经过多,产后出血不止,跌打损伤; 扶芳藤行气活血,止血消瘀,利湿止泻。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咯血,吐血,血 崩,月经不调,子宫脱垂,水肿,久泻,跌打骨折,创伤出血; 鸡血藤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贫血,月经不 调,痛经,闭经; 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 癣; 厚朴行气导滞,燥湿,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 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安胎。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 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主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 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 甘草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 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可缓解药物的毒性、 烈性; 草豆蔻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主治寒湿阻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 泻,食谷不化,痰饮,脚气,瘴疟,口臭;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 腹痛,尿频,遗尿;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泻。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 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配方中,三白草、萱草根、石莽草、赤地榆主要用于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加配厚朴、 川楝子、香附、薤白,主要用于疏肝泄热,行气导滞;再配赤芍、红三七、扶芳藤、鸡血藤,主要 用于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又配菟丝子、草豆蔻、乌药,主要用于补肾养肝,温中健脾,调理脾 肾诸脏;最后加用甘草,用于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
本发明运用中医药治肝病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为主及健脾益气、养肝血、补肾阴 的用药原则,重在治本除毒,从病症的始动潜素入药,修护肝脏的机体组织,调整已紊乱的 病毒免疫机能,有效提高肝脏抗病毒的能力,药力性清除肝脏内毒素,最终实现彻底治愈。
临床观察
(l)—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2年至今,对12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其中男性65例,女性59例,年龄14岁至62岁。
(2)治疗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成人每次3 4g,儿童每次l 2g,饭后服用。
(3)疗效评定标准 本发明主要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故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检测指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分为以下四种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 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 (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0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5)总结 临床时间6 7年,疗程一般患者30天,症状基本消失,重症患者60天病症消失,100天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率97. 58%,治愈率83. 06%。 本发明吸收好,见效快,药效佳,制作简单,副作用小,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取三白草10g、萱草根5g、赤芍4g、石莽草15g、红三七9g、赤地榆9g、扶芳藤15g、鸡血藤9g、川楝子3g、厚朴3g、香附6g、薤白5g、甘草6g、草豆蔻2g、乌药5g、菟丝子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一日三次,成人每次3 4g,儿童每次1 2g,饭后服用。
实施例2 : 取三白草20g、萱草根9g、赤芍10g、石莽草25g、红三七15g、赤地榆15g、扶芳藤25g、鸡血藤15g、川楝子9g、厚朴9g、香附10g、薤白9g、甘草10g、草豆蔻6g、乌药9g、菟丝子14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一日三次,成人每次3 4g,儿童每次1 2g,饭后服用。
实施例3 : 取三白草15g、萱草根7g、赤芍7g、石莽草20g、红三七12g、赤地榆12g、扶芳藤20g、鸡血藤12g、川楝子6g、厚朴6g、香附8g、薤白7g、甘草8g、草豆蔻4g、乌药7g、菟丝子10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一日三次,成人每次3 4g,儿童每次1 2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三白草10~20份、萱草根5~9份、赤芍4~10份、石莽草15~25份、红三七9~15份、赤地榆9~15份、扶芳藤15~25份、鸡血藤9~15份、川楝子3~9份、厚朴3~9份、香附6~10份、薤白5~9份、甘草6~10份、草豆蔻2~6份、乌药5~9份、菟丝子6~14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组成三白草15份、萱草根7份、赤芍7份、石莽草20份、红三七12份、赤地榆12份、扶芳藤 20份、鸡血藤12份、川楝子6份、厚朴6份、香附8份、薤白7份、甘草8份、草豆蔻4份、乌 药7份、菟丝子10份。
3. 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粉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该中药以三白草、萱草根、赤芍、石莽草、红三七、赤地榆、扶芳藤、鸡血藤、川楝子、厚朴、香附、薤白、甘草、草豆蔻、乌药、菟丝子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吸收好,见效快,药效佳,制作简单,副作用小,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36/9062GK101700376SQ200910229969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李淑花 申请人:李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