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97


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膜病变。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剌激的食物或药物(如烈性酒、咖啡、辛辣和粗糙食物,以及水杨酸类药物等),过度吸烟、过度精神剌激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慢性胃炎分浅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三种,以萎縮性多见。它的病因①平时饮食习惯不好,常进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厚味饮食;②有烟酒嗜好及长期服用剌激胃粘膜药物史;③有口腔及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史及胃部手术史。症状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暖气泛酸、恶心、呕吐等。有时可有消化道出血和贫血。部分萎縮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目前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以西医为主,西医治疗不仅副作用大,且治疗成本高,易复发。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苏梗20克、佛手20克、黄连3克、柴胡15克、乌药15克、白术12克、党参9克、半夏10克、鸡内金5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高良姜9克、香附15克、甘草5克。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病的范畴,病位在胃,但是胃脾肝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以和胃健脾为基本治则,注重条达肝气,兼顾气血。本发明药物中将以上药物组合后,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消呕、益胃生津、消食止痛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慢性胃炎症状,并改善其它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药理作用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黄连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柴胡辛、微苦、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本品疏达善透,长于疏解肝胆郁热,又能疏肝理气,为治疗肝胆郁热、肝郁气滞所致胁肋疼痛要药。药理研3究证实柴胡有较强的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镇静、镇痛等作用。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功能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高良姜辛,热。归经归脾、胃经。功效温胃散寒、消食止痛。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暖气吞酸。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为原料,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以本发明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4.0%。以下结合临床数据及典型比例来进一步说明其有益效果。—、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均为门诊患者,50例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称治疗组);50例用单纯西医治疗(称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长6年余,最短6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7个月。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2.诊断标准(1)浅表性胃炎的表现①粘液增多附着在粘膜上不易脱落,用水冲掉后,可见粘膜表面发红或糜烂剥脱,需要和咽下的粘液或十二指肠返流粘液相鉴别,一般返流粘液含有气泡而且随蠕动而移动。②小斑片状或线状发红,有的地方充血,有的地方不充血,故呈斑状,发红的境界不很明显,色调鲜红。线状充血常见于皱壁隆起处。③红白相间或花斑,为散在均匀的小红点,红点与黑点之间的粘膜略显苍白,有点象麻疹患儿的皮肤,一般粘膜比较平整。④水肿,粘液反光强,稍苍白,肿胀感。⑤糜烂者表层粘膜剥脱,常有白苔,又可分为三型隆起型,如丘疹状顶端有脐样凹陷;平坦型,不高出周围粘膜;凹隐型、比周围粘膜低。糜烂的周围粘膜常有炎症表现。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西咪替丁每次0.2g,每日3次,饭后服;吗丁啉每次20m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服用l个月。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胃脘胀痛消失,食欲正常,胃脘区无压痛,经1年以上观察无复发;好转胃脘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胃区轻微压痛;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5.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表l两组治愈率对照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二、典型病例病例1,赵某,男,40岁。患者患慢性胃炎十余年,近日加重,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泛酸、呕吐,因工作忙,偶尔反应加重时吃些中成药或西药。近日胃部疼痛明显,服用本发明药物二十天后,症状完全消失继续巩固治疗一个月,症状消失,已经痊愈,随访未见复发。病例2:王某,男,34岁,患慢性胃炎多年,表现为胃疼胃胀、烧灼感、恶心呕吐。连服本发明药物20天,疼痛减轻,但仍觉有时胃胀,继续服药一个月,胃疼胃胀消失,胃炎已获痊愈,电话随访,未见复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配方紫苏梗20克、佛手20克、黄连3克、柴胡15克、乌药15克、白术12克、党参9克、半夏10克、鸡内金5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高良姜9克、香附15克、甘草5克。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权利要求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苏梗20克、佛手20克、黄连3克、柴胡15克、乌药15克、白术12克、党参9克、半夏10克、鸡内金5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高良姜9克、香附15克、甘草5克。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苏梗20克、佛手20克、黄连3克、柴胡15克、乌药15克、白术12克、党参9克、半夏10克、鸡内金5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高良姜9克、香附15克、甘草5克。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为原料,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以本发明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4.0%。文档编号A61K9/10GK101708304SQ20091023103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发明者张晨申请人:张晨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