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由饮食不调、压抑上火等因素引起的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肠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二
背景技术:
:在我国,胃肠疾病越来越普遍。饮食无规律和压抑上火等因素是造成胃肠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消化性溃疡在中医属"胃脘痛"范畴,慢性胃炎属脾胃气滞证,常表现吞酸、嘈杂、呃逆、饱胀、胃脘疼痛等症。中医多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是共同的病机,胃络损伤为基本病变。从中医理论层面,治疗此类疾病的辩证思想是理气行血。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粘膜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等)增强以及保护因素(胃粘液/HC(V屏障和粘膜修复)减弱有关。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损伤。在受到应激剌激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血管收縮,引起粘膜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副交感神经_垂体_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升高,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应激性溃疡。从微生物学角度讲,幽门螺旋杆菌是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诱因,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此外许多研究报道表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在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上存在着自由基类物质活性的异常增高和与之相伴的天然抗氧化物防御作用的减弱。因此从现代医学角度,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思路是,抑制粘膜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胃粘液屏障保护和粘膜修复能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氧化损伤,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三
发明内容1、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本发明所述参黄散制剂由大黄、黄芩、丹参、苦参、陈皮、桔梗、槐米、牵牛子共八味中草药组成。(1)配伍关系由SPSS统计软件对复方按照性味归经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聚类关系。ProximityMatrix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大黄与黄芩、大黄与牵牛、陈皮与桔梗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药对,在功效上具有定的协同作用。按照君臣佐使的划分依据,大黄、苦参、黄芩性寒味苦,关系密切,此三味药可作为君药组。槐米、牵牛、丹参与君药组关系较近,起辅助作用,可作为臣药组。陈皮、桔梗距离较远,性温、平,味苦辛从功用上看二者可谓佐制药,以制约或消除主、辅药峻烈之性。此外桔梗多为引经药,诸药舟楫,载药上浮。(2)重量配比根据上述聚类配伍关系及实际情况,可随证加减。其重量配比为每百克中,大黄530g、黄芩530g、丹参530g、苦参530g、桔梗525g、陈皮525g、槐米525g、牵牛子520g。2、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可采用将药物细粉或浸膏按现代制药工艺制成药剂,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等。(1)中药的前处理对各味中药进行预处理,取其药用部分,去除杂质,进行切片、干燥、炮制,再分别进行粉碎、筛分,制得一定粒径的药粉。(2)中药的提取将各味中药按比例混合,采用煎煮、浸渍、渗漉、回流、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加微波或超声加速浸出,制备浸出液,将浸出液浓縮制备成浸膏。(3)中药剂型的制备按照现代制药工艺,将药物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以冷开水用泛制法可制备水泛丸。按照现代制药工艺,将药物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以蜂蜜为胶黏剂,用塑制法可制备成大蜜丸;将蜂蜜加水稀释,用泛制法可制成水蜜丸。按照现代制药工艺,将浸膏可添加适宜的辅料,用塑制法、泛制法或滴制法可制备成浓縮丸。按照现代制药工艺,将浸膏加辅料湿法制粒、干燥、压片、包衣,制成片剂。按照现代制药工艺,将浸膏填充与硬胶囊中,可制成胶囊剂。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复方具有理气行血,破积逐瘀,清热祛湿、通调水道的作用,与中医理论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病症的气滞血瘀病机相符。据文献中的研究报道,本复方所含草药具有舒张胃部血管,缓解胃肠痉挛,止血、止痛,抑制胃酸等的分泌,增强胃粘膜屏障,清除氧自由基,抗菌消炎等作用,如
背景技术:
所述,可从多种途径实现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1)本发明的特点复方配伍合理,君臣佐使明确,攻补升降结合,用药精炼简单;作用机理途径多样,尤其是对于饮食不调、压抑上火等因素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①多味药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可兼治或调节一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②抗氧化作用突出,可兼治一些与氧自由基过量损伤、血液循环有关的慢性疾病,如神经性疼痛、麻木等,而由饮食不调、压抑上火所致的胃肠疾病患者亦常伴有此类疾病。③通调水道,润肠通便。牵牛逐水,可祛水肿,并与大黄一同具有通便作用。而上述患者因压抑上火亦常伴有便秘、水肿症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可制备成治疗由饮食不调、压抑上火等因素引起的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肠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1、中药前处理药材切片购自莱州市德裕昌大药房,将各药材分别粉碎,过二号药筛筛分。2、中药提取按比例取药粉,大黄10g、黄芩10g、丹参10g、苦参10g、桔梗10g、陈皮10g、槐米10g、牵牛子5g,共75g生药细粉。采用浸渍方法,第一次浸渍加75%酒精800ml,在65°C、20KHz超声加速溶出,第二次浸渍加75%酒精600ml。混合两次浸出液,用脱脂棉过滤,于恒温水浴(60°C)旋转蒸发仪下浓縮,然后于真空冻干机下冻干,最终制得约15g干浸膏。每g干浸膏相当于生药约5g。3、剂型制备(1)水泛丸、水蜜丸按比例取药粉,大黄10g、黄芩10g、丹参10g、苦参10g、桔梗10g、陈皮10g、槐米10g、牵牛子5g,共75g生药粉。用刷子沾取少量清水,于托盘内一侧(约1/4处)刷匀,使表面润湿(水区),然后将适量药粉布于水区上,双手持盘旋转摇动,使药粉均匀粘于盘上,然后用干刷子由一端顺序扫下,倾斜托盘,使药粉集中于另一侧,再加少量水润湿,摇动托盘,刷下,再加水加粉,如此反复多次,颗粒逐渐增大,至泛制成直径0.5lmm较均匀的圆球形小颗粒,筛去过大、过小部分,即成模丸。将模丸置于托盘中,加水使模子润湿后,加入药粉旋转摇动,使药粉均匀粘附于丸模上,再加水、加粉,依次反复操作,直至制成所需大小的丸粒。水蜜丸制法同水泛丸,区别是水蜜丸于清水中加入适量蜂蜜。目前已有多种机械泛丸设备,可使生产连续化、自动化。(2)蜜丸、浓縮丸同上,按比例取药粉共75g于烧杯中,按加入100g蜂蜜,边加边搅动,然后将药块放于托盘上揉和均匀,用平板将药块压成约5mm后的薄饼,用刀将切成许多边长为0.5mm左右的立方体药块,然后放于锥形瓶中,于摇床上100r/min摇动十分钟,可得蜜丸。浓縮丸制法同蜜丸,由于大黄、丹参、陈皮、桔梗等药材含有多糖类物质,水浸膏具有一定黏性,可不加蜂蜜,直接塑丸块,制丸条,压丸。目前已有成套的塑制法制丸设备,高效快速,药丸圆整。(3)硬胶囊剂将真空冻干浸膏填充于空胶囊中可制备成胶囊剂,适用于现代制药胶囊制剂工艺。(4)片剂将真空冻干浸膏用压片机可制成素片,然后可用包衣设备包衣成片。(二)药效作用检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本中药复方参黄散对饮食不调,压力大、上火等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对于由压抑上火引起的、右手关脉紧、迟脉沉所主的神经性疼痛、麻木疾病以及二便不通同样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选取了小鼠药物剌激(消炎痛)、水浸拘束两种胃溃疡模型,进行参黄散复方的药效检验,采用建模前给药方式,观察本复方对小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以反映其对胃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中药复方对两种胃溃疡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禾才茅斗1.1受试药物参黄散,由发明人制备水浸膏,临用时制备成混悬溶液;阳性对照药物西咪替丁,临用时制备成混悬溶液;喷哚美辛。SOD和MD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2实验动物ICR小鼠,由南京安立默公司提供,普通级,标准体重(1822g),全雄。2实验操作2.1分组及给药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给药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西咪替丁100mg/kg),低剂量组(浸膏200mg/kg),中剂量组(浸膏400mg/kg),高剂量组(浸膏800mg/kg),每克浸膏相当于生药5克;连续灌胃给药3日,每日两次。中剂量由人的正常服用量按比表面积法换算而得。2.2小鼠水浸拘束法胃溃疡模型检验机理动物受到应激剌激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血管收縮,引起粘膜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副交感神经_垂体_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升高,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应激性溃疡。模型建立给药后第4d,开始禁食(禁食期间正常给药),24h后依次开始水浸建模。将小鼠四肢束缚,固定于大鼠铁丝笼盖子上。随即将动物头部向上垂直浸泡在温度相对恒定的冷水中,水面在小鼠剑突部位,5小时后取出(水温在23C左右)。2.3小鼠药物剌激法胃溃疡模型检验机理消炎痛及阿司匹林,能抑制胃粘膜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致胃粘膜细胞屏障机能减弱,胃酸增高而诱发溃疡。模型建立给药后第4d,开始禁食(禁食期间正常给药),24h后依次进行建模。先称重,按小鼠的重量,注射吲哚美辛30mg/kg,5小时后进行后续操作。3评价指标及实验结果3.1氧化指标SOD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用SOD和MDA试剂盒,按说明要求操作,数据见表一。血清获取,采用眼球摘除取血,将所采集小鼠血低温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SOD、MDA。表一药物剌激ICR小鼠胃溃疡模型血清SOD酶活性和MDA含量MDA含量(nmol/ml)12.92±1.4910.46±1.29**10.61±2.1210.68±1.55*9.01±1.70林组别动物数(只)SOD活性(U/ml)阴性对照组7368.51±39.21阳性对照组7426.31±44.00低剂量组7421.28±45.13中剂量组7429.18±45.81高剂量组7440.67±48.5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参黄散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明显,与已有文献中的研究报道相^_3.2胃溃疡指数及抑制指数。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血后的小鼠,解剖将胃取出,沿胃大弯将胃剪开,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福尔马林固定,在解剖镜下拍照。在解剖镜io倍下拍照,然后将照片在Photoshop中,运用标尺、网格和计数功能,统计出血面积所占的网格数,并可换算出实际的面积。按文献中的方法算得胃溃疡指数、抑制率。表二;水浸拘束ICR小鼠胃溃疡模型胃溃疡指数和抑制百分率组别动物数(只)溃疡指数抑制百分率(%)阴性对照组84.25±1.16阳性对照组83.375±1.1920.59低剂量组83.5±0.9317.65中剂量组82.875±1.13*32.35高剂量组81.875±0.99**55.8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表三药物剌激ICR小鼠胃溃疡模型胃溃疡指数和抑制百分率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3.3病理切片报告由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苏宁老师鉴定并出具报告(附报告两份参黄散对小鼠水浸拘束胃溃疡模型保护作用的病理检查报告,参黄散对小鼠消炎痛药物剌激胃溃疡模型的保护作用的病理检查报告)。小鼠水浸拘束胃溃疡模型病理切片报告结论见表四。\__一-^-表四药物对小鼠胃炎病变评分(Z±SD)组别组内动物数(只)组内动物综合评分阴性对照组46.00±2.45阳性组42.75±1.50药物低剂量组43.75±0.96药物中剂量组43.00±1.15药物高剂量组41.75±0.96*正常组20.5.±0.71*与模型组比较:*P<0.05本研究复制的"胃溃疡模型"表现为粘膜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少数伴有轻度坏死,形成浅表糜烂。固有层、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轻度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炎细胞类型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药物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小鼠药物刺激胃溃疡模型病理切片报告结论见表五。9表五药物对小鼠胃炎病变评分(^土SD)组别组内动物数(只)组内动物综合评分阴性对照组4阳性组4药物低剂量组4药物中剂量组4药物高剂量组4正常组25.50±1.732.75±0.96*3.50±2.082.75±1.711.75±0.50*0.5.±0.7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本研究复制的"胃溃疡模型"表现为粘膜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少数坏死,形成浅表糜烂。固有层、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轻度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炎细胞类型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肌层无明显病变。药物应用后上述病变减轻,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其中高剂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4其他指标给药一天后,换垫料时观察各组小鼠的排便情况,相对于阴性组和阳性组,给药组小鼠粪便质地变软,成椭球且表面有一层薄水膜;给药组内高中低剂量间无明显差异。给药三天,给药组亦未见便溏。与实际治疗情况相符,服用本复方两天左右,便秘患者排便顺利,服用半月以上,很少有便溏情况。(三)临床效果由于本发明尚未获得新药临床批件,不能进入系统完善的临床研究。此发明疗效由发明人李月文、发明人李同开、发明人李美松、发明人李锋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得到不断验证。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每日服生药散剂两次,每次一汤匙,约7g。患病三年以内患者,一般十天之内见效,三周可治愈;常年患者,需半月见效,一月可治愈。另外,此类患者常伴随的神经性疼痛、麻木,头晕,水肿,便秘等症可一并调理治愈。权利要求一种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是由大黄、黄芩、丹参、苦参、陈皮、桔梗、槐米、牵牛子共八味中草药组成,其重量配比为每百克中,大黄10~25g、黄芩10~25g、丹参10~20g、苦参10~20g、陈皮10~20g、桔梗10~20g、槐米5~15g、牵牛子5~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1)中药的前处理,对各味中药进行预处理,取其药用部分,去除杂质,进行切片、干燥、炮制,再分别进行粉碎、筛分,制得一定粒径的药粉;(2)中药的提取,将各味中药按比例混合,采用煎煮、浸渍、渗漉、回流,可加微波或超声加速浸出,制备浸出液,将浸出液浓縮制备成浸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是可制成水泛丸或大蜜丸或水蜜丸或浓縮丸或片剂或胶囊剂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参黄散中药复方制剂在制备治疗由饮食不调、压抑上火因素引起的胃溃疡、慢性胃炎及其神经性疼痛、麻木、便秘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由饮食不调、压抑上火等因素引起的胃溃疡、慢性胃炎多种胃肠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方由大黄、黄芩、丹参、苦参、陈皮、桔梗、槐米、牵牛配伍而成,具有理气行血,破积逐瘀,清热祛湿、润燥通便的作用,可通过舒张血管,缓解胃肠痉挛,止血、止痛,抑制胃酸等的分泌,增强胃粘膜屏障,清除氧自由基,抗菌消炎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可兼治神经性疼痛、麻木,水肿、便秘等并发症。其生产方法可按现代制药工艺制备成丸剂、片剂和胶囊剂。文档编号A61P25/00GK101716247SQ200910232778公开日2010年6月2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发明者徐琛,李同开,李文涛,李曰文,李清蝉,李美松,李锋,王敏申请人:李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