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78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淋巴结核中医称为"痰核"、"瘰疬",文献上还有"痰疬"、"串疬"、"重叠疬"和"马刀侠瘿"等多种名称,多因忧思郁怒,性情不畅,肝气挟痰火凝滞于肝胆两经,初起结核如豆,一枚或三、五枚不等,渐渐窜生,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作寒热,不觉痛,日久则微有痛感并肿胀,其核推之不动。淋巴结核病主要指发生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淋巴结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年人,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结慢性炎症,故也称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是外科较常见的病。目前,西医治疗普遍采用抗结核用药方案,如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3HRZS(E)/9HR(H:异烟肼,R:利福平,S:链霉素,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2DL2ZS/4DL2(D:力克肺疾,L:利福喷汀,Z:吡嗪酰胺,S:链霉素)等。但抗结核药物大多因难以穿透病变组织而使组织中药物浓度难于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不能实现有效抑杀菌作用;或因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使治疗失败。手术治疗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但术前术后用药时间久,疗程较长,一旦停药,常易复发,费用也较昂贵。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拮抗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但仍存在治疗烦琐、疗程较长等情况。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程短,疗效显著,方便安全,价格低廉的淋巴结核治疗药物,克服现有技术治疗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是—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斑蝥、朱砂、冰片、白胡椒、巴豆、桃仁。上述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斑蝥520份、朱砂1030份、冰片520份、白胡椒5070份、巴豆50100份、桃仁52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经鼻腔给药,因鼻腔粘膜面积大,血管丰富,药气味迅速被吸收并经体内经络快速传导直达结核病灶治疗淋巴结核。本药物按上述组方配方用量称准,碾碎成粉,以蜂蜜和匀,调拌成黄豆大小药丸。本发明组方中斑蝥性味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肝、肾经。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朱砂性味甘,凉,有毒。归心经。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冰片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白胡椒性味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巴豆性味辛,热,有毒。归胃、大肠经。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桃仁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蜂蜜性味甘,平。归肺、牌、大肠经。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方便安全,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组成配方用量称取原料药,碾碎成粉。取适量药粉,滴加蜂蜜23滴,用棉签调拌成黄豆大小药丸,塞入鼻孔内(男左女右)。每周一次,每次四小时,四次为一个疗程。用药过程中,为防止药丸或鼻粘液从鼻孔中滑出,可平躺卧床或用药棉塞住鼻孔口。药物使用后仅产生较轻微的反应,即鼻粘膜剌激感,有时起泡,可在每次用药结束后涂抹少量消炎药膏于鼻孔内壁。少数人偶有轻度腹泻及咽喉部干燥。用药期间禁食公鸡、鲤鱼、猪头肉、牛肉、鸡蛋等。使用该药物治疗,具有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不住院的特点,对各期淋巴结核均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等也有很好疗效。此外临床还发现该药物对子宫囊肿和子宫肌瘤也有特殊疗效。病例选择入选病例均为确诊的淋巴结核患者,共48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4.2±23.1)岁;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35.4±2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表现淋巴结核根据患病过程和症状,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淋巴结核如指头大小,一枚或数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痛。中期,病变淋巴结的体积逐渐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逐渐减少。有的肿块之间互相融合成串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如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伴有低热、盗汗、厌食、烦躁、疲劳等。晚期,淋巴结核部分脓肿自行溃破,流出干酪样稀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创口呈潜行性(空壳),四周紫暗,此愈彼溃,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淋巴结核窦道可以有多个支道,伸向各个方向,有的深达几厘米,此型在临床上也称为破溃型。全身伴有潮热、骨蒸、咳嗽、盗汗,或面少华色、精神倦怠、头晕、失眠,或腹胀、便糖、消瘦、纳呆等。对照组初期15例,中期7例,晚期2例。实验组初期13例,中期8例,晚期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即2HRZE/4HR方案。强化期2个月,继续期4个月。H:异烟肼0.6g,隔日1次;R:利福平0.6g,隔日1次;Z:吡嗪酰胺1.5g,隔日1次;E:乙胺丁醇1000g,隔日l次。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局部抽脓、冲洗,抗结核药物外敷或注入处理。实验组采用药物塞鼻治疗,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局部抽脓、冲洗后,药物外敷或注入处理。疗效判断治愈肿块消散或溃疡、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显效脓肿显著縮小,溃疡、窦道基本愈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脓肿明显縮小并无溃破倾向;溃疡、窦道较前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无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表1两组间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差异极显著(P<0.01)。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验组治愈疗程明显縮短,实验组2个月的治愈率为58.3%,与对照组2个月的治愈率16.7%相差明显。权利要求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斑蝥、朱砂、冰片、白胡椒、巴豆、桃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近按重量比例为斑蝥520份、朱砂1030份、冰片520份、白胡椒5070份、巴豆50100份、桃仁52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将配方量的原料药碾碎成粉,滴加蜂蜜调拌成药丸。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是涉及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组合物。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斑蝥、朱砂、冰片、白胡椒、巴豆、桃仁。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方便安全,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A61K33/28GK101700292SQ200910234938公开日2010年5月5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发明者吴永海,申丽申请人:扬州大学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