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船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2天前  2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地船舶。


背景技术:

2.极地科考船的主甲板上通常设有多层舱室(会议室,实验室、住房或其他常用船舱),空调冷水机组、污水处理机等设备通常设置在主甲板下方的辅助设备间,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只有驾驶舱顶部的罗经甲板为露天甲板,辅助设备间的通风管道沿各层舱室直至罗经甲板开孔才能通风,通风管管道过长,且通风管内含有辅助设备间产生的噪音,影响各层舱室人员作业或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地船舶,其结构简单,辅助设备间通风效果好,对甲板上各层常用作业间影响小。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提供一种极地船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顶部设置有主甲板,所述主甲板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甲板,分别为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驾驶甲板和罗经甲板,相邻两个所述甲板之间形成船舱,所述主甲板与所述第一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分隔为储藏间、冷库和第一作业间,所述第一甲板与所述第二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水手间、餐厅和第二作业间,所述第二甲板与所述第三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系缆间、第三作业间和第四作业间,所述船体内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艏尖舱、艏侧推舱和辅助设备间,其中,所述辅助设备间设置在所述第一作业间的下方,所述辅助设备间内的通风管依次穿过所述艏侧推舱、所述冷库、所述储藏间和所述水手间与所述系缆间相通,所述系缆间开设与极地船舶外部连通的系缆孔。
6.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出风口和所述出风管的第二进风口分别设于所述辅助设备间的相对两侧壁。
7.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出风管上设有第二风机。
8.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风机为鼓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抽风机。
9.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的两端皆设有过滤网,所述进风管的第一进风口端还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
10.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间隔套设于所述通风管外周的降噪筒,所述降噪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通风管密闭连接,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降噪筒间并且位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构成降噪腔,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与所述降噪腔连通的降噪孔。
11.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间还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噪筒和所述通风管的非端面位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降噪腔间隔成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降噪腔高度不同。
12.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甲板邻近所述第一作业间和或邻近所述辅助设备间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
13.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舱壁、所述主甲板、所述第一舱壁、所述第一甲板和所述第二甲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阀门。
14.作为极地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冷库的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隔热件。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传统辅助设备间通风管纵向依次穿过主甲板、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驾驶甲板到达罗经甲板开孔经由第一作业间、第二作业间、第四作业间才得以通气,本方案辅助作业间的通风管横向穿过艏侧推舱后经由冷库、储藏间和水手间这些作业人员不常去的船舱后后与系缆间相通,避免辅助作业间的噪声影响第一作业间、第二作业间和第四作业间等常用船舱,减少通风管占用作业间使用空间,且该通风管结构走向比纵向穿过主甲板、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驾驶甲板和罗经甲板加起来的管道结构长度短,节省材料,同时减少通风管与甲板间的开孔与焊接,提升船舶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地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缆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船体;2、主甲板;3、第一甲板;4、第二甲板;5、第三甲板;6、驾驶甲板;7、罗经甲板;8、第一舱壁;9、第二舱壁;10、储藏间;11、冷库;12、第一作业间;13、水手间;14、餐厅;15、第二作业间;16、系缆间;17、第三作业间;18、第四作业间;19、第五作业间;20、驾驶室;21、艏尖舱;22、艏侧推舱;23、辅助设备间;24、通风管;241、进风管;2411、第一出风口;2421、第二进风口;242、出风管;25、第一风机;26、第二风机;27、过滤件;28、过滤网;29、阀门;30、降噪结构;301、降噪筒;302、第一连接件;303、第一降噪腔;304、第二降噪腔;305、降噪孔;306、第二连接件;31、系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地船舶,包括船体1,船体1顶部设置有主甲板2,主甲板2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甲板,分别为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甲板3、第二甲板4、第三甲板5、驾驶甲板6和罗经甲板7,相邻两个甲板之间形成船舱,主甲板2与第一甲板3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8和第二舱壁9分隔为储藏间10、冷库11和第一作业间12,第一甲板3与第二甲板4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8和第二舱壁9分隔为水手间13、餐厅14和第二作业间15,第二甲板4与第三甲板5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8和第二舱壁9分隔为系缆间16、第三作业间17和第四作业间18,第三甲板5与驾驶甲板6之间为第五作业间19,驾驶甲板6与罗经甲板7间为驾驶室20,船体1内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8和第二舱壁9分隔为艏尖舱21、艏侧推舱22和辅助设备间23,其中,辅助设备间23设置在第一作业间12的下方,辅助设备间23内设置有空调冷水机组、污水处理机等噪声较大设备,传统极地船舶辅助设备间23的通风管24纵向依次穿过第一作业间12、第二作业间15、第四作业间18、第五作业间19和驾驶室20到达罗经甲板7才能与外界进行通气,而作业间一般为人员较常走动的会议室、实验室或居住间。
27.可以理解的是,现通过将位于第一作业间12下的辅助设备间23内的通风管24先横向穿过艏侧推舱22后,通过冷库11、储藏间10和水手间13与系缆间16相通,系缆间16开设与极地船舶外部连通的系缆孔31,系缆间16通过系缆孔31与外界通风,系缆间16位于第二甲板4与第三甲板5间,艏侧推舱22、冷库11、储藏间10、水手间13和系缆间16为不常用人员流动较少的舱室,噪音及通风管24占用的空间对其原本作业需求影响较小。通风管24所用管道比原穿过第一作业间12、第二作业间15、第四作业间18、第五作业间19和驾驶室20所用管道短,不占用第一作业间12、第二作业间15、第四作业间18、第五作业间19和驾驶室20空间,且辅助设备间23产生的噪音不会影响第一作业间12、第二作业间15、第四作业间18、第五作业间19和驾驶室20的人员正常作业,减少了通风管24与第三甲板5、驾驶甲板6和罗经甲板7的开孔与焊接,提升船舶使用安全性。
28.一实施例中,通风管24包括进风管241和出风管242,进风管241的第一出风口2411和出风管242的第二进风口2421分别设于所述辅助设备间23的相对两侧壁。使辅助设备间23与系缆间16之间够成回流空间,保证辅助设备间23空气流动,且第一出风口2411与第二进风口2421位于相对两侧壁,能保持辅助设备间23内较多区域的气体流动,优选地,第一出风口2411邻近于辅助设备间23顶部,第二进风口2421邻近于辅助设备间23底部,实现更大空间化气体流动。
29.优选地,进风管241上设置有第一风机25,出风管242上设有第二风机26,加快空气流动,可选地,第一风机25和第二风机26皆为抽风机,第一风机25设于辅助设备间23,第二风机26设于系缆间16,更优地,第一风机25为鼓风机,第二风机26为抽风机,鼓风机设于系缆间16,抽风机设于辅助设备间23,加强辅助设备间23空气流动,保证作业人员进入辅助设备间23的安全。
30.可选地,通风管24的两端皆设有过滤网28,进风管241的第一进风口端还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27,过滤网28的使用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过滤件27可采用活性炭或其他具有吸附能力的产品,可对进入辅助设备间23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去除有害物质及水分,减少对辅助设备间23仪器的损害。
31.优选地,如图4所示,通风管24上还设有降噪结构30,降噪结构30位于辅助设备间23内,降噪结构30包括间隔套设于通风管24外周的降噪筒301,降噪筒3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02与通风管24密闭连接,通风管24与降噪筒301间并且位于两块第一连接件302之间构成降噪腔,通风管24上开设有与降噪腔连通的降噪孔305。降噪腔通过降噪孔305与通风管24间构成一个特定频率共振系统,在共振频率附近降噪孔305处的声波阻抗很低,声波会因为声阻抗不匹配而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故仅有少部分噪声能从辅助设备间23内部通过通风管24导出,即使声音能从对应的降噪孔305进入到降噪腔内,声波通过通风管24外侧壁与降噪筒301内侧壁之间反射、叠加、摩擦等转化为热能,可进一步降噪消声目的,该降噪结构30对从辅助设备间23内通过通风管24的噪声进行抗性消声,极大地降低了通风管24内噪声,提升通风管24所经过的船舱的舒适性。
32.进一步地,两块第一连接件302间还设有第二连接件306,第二连接件306的两端分别与降噪筒301和通风管24的非端面位置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件306与第一连接件302平行,第二连接件306与第一连接件302长度方向皆与通风管24轴线方向垂直,第二连接件306将降噪腔间隔成第一降噪腔303和第二降噪腔304,第一降噪腔303的高度与第二降噪腔304高度不同。不同高度的降噪腔可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阻抗,进一步加强降噪效果。更优地,降噪孔305设于相邻两个连接件中间,且环绕通风管24设置,能更大程度地使噪音进入降噪腔内进行消除。
33.可选地,主甲板2邻近第一作业间12和或邻近辅助设备间23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隔音毡、消音棉或石膏板等具有较佳吸音效果的材料,减少辅助设备间23内的噪声通过主甲板2传导至第一作业间12,从而减少噪声对第一作业间12人员的影响,提升作业人员舒适性。
34.可选地,通风管24与第二舱壁9、主甲板2、第一舱壁8、第一甲板3和第二甲板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通风管24上还设有阀门29。阀门29可有效控制通风管24流通量,进一步地,在通风管24穿过舱壁或甲板前后两侧皆设有阀门,以防一个船舱内意外进水冲击通风管24破裂后加快水流入其他船舱,避免对其他舱室设备的损坏。
35.可选地,位于冷库11的通风管24上还设有隔热件,可直接采用隔热棉或纳米气凝胶隔热毯包覆于通风管24外周,避免冷库11内温度变化使通风管24破裂,提升通风管24安全性。
36.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极地船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顶部设置有主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甲板,分别为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驾驶甲板和罗经甲板,相邻两个所述甲板之间形成船舱,所述主甲板与所述第一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分隔为储藏间、冷库和第一作业间,所述第一甲板与所述第二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水手间、餐厅和第二作业间,所述第二甲板与所述第三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系缆间、第三作业间和第四作业间,所述船体内由船艏至船艉被所述第一舱壁和所述第二舱壁分隔为艏尖舱、艏侧推舱和辅助设备间,其中,所述辅助设备间设置在所述第一作业间的下方,所述辅助设备间内的通风管依次穿过所述艏侧推舱、所述冷库、所述储藏间和所述水手间与所述系缆间相通,所述系缆间开设与所述极地船舶外部连通的系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出风口和所述出风管的第二进风口分别设于所述辅助设备间的相对两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出风管上设有第二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鼓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抽风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两端皆设有过滤网,所述进风管的第一进风口端还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间隔套设于所述通风管外周的降噪筒,所述降噪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通风管密闭连接,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降噪筒间并且位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构成降噪腔,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与所述降噪腔连通的降噪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间还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噪筒和所述通风管的非端面位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降噪腔间隔成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降噪腔高度不同。8.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邻近所述第一作业间和/或邻近所述辅助设备间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舱壁、所述主甲板、所述第一舱壁、所述第一甲板和所述第二甲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阀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冷库的所述通风管上还设有隔热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地船舶,包括船体,船体顶部设置有主甲板,主甲板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甲板,分别为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驾驶甲板和罗经甲板,相邻两个甲板之间形成船舱,主甲板与第一甲板之间的舱室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分隔为储藏间、冷库和第一作业间,船体内由船艏至船艉被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分隔为艏尖舱、艏侧推舱和辅助设备间,辅助设备间设置在第一作业间的下方,辅助设备间内的通风管依次穿过艏侧推舱、冷库、储藏间和水手间与系缆间相通,系缆间开设与极地船舶外部连通的系缆孔。本实用新型的极地船舶辅助设备间内通风效果好,减少通风管对常用船舱的占用空间及噪声影响,提升船舶舒适性。舶舒适性。舶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锋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