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2-1-7  232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IX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指光源由自发性光源(例如灯管、LED等)射出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LED安置空间变大,但同时也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高辉度、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因而适用于对可携性及空间要求较不挑剔的IXD显示器与IXD电视。
[0003]直下式LED背光主要依靠二次透镜将光线进行均匀化,二次透镜的功能是将LED光源的发光角度再次汇聚光成5°至160°之间的任意想要的角度,光场的分布主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矩形。
[0004]目前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应用时,主要是一个背光中只应用一种折射式或一种反射式的透镜。这种传统的直下式背光中,使用同一种透镜,会使得光学设计受到局限,也会出现暗角等发光不均匀等问题。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LCD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直下式背光模组LED的透镜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在所述LED灯条上并排设置有多个LED灯,在背板四个角落的LED灯上覆盖有用于增强背板角落亮度的二次透镜。
[0009]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二次透镜为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
[0010]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的中间位置的LED灯上覆盖有花生壳形状的二次透镜。
[0011 ]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两端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内凹的圆锥形二次透镜。
[001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上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内凹的圆弧状二次透镜。
[001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和结构组件。
[001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结构组件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中框。
[001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背板上的扩散板和光学膜片。
[001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各LED灯通过一灯条连接线连接。
[0017]一种IXD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00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只使用单一同种透镜的缺点,对传统的背光模组进行了改进,例如在一个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使用多种二次透镜,从而提高了背光均匀性,也可减少不必要的LED,降低背光总体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内凹的圆弧状二次透镜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内凹的圆弧状二次透镜不同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不同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花生壳形状的二次透镜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花生壳形状的二次透镜不同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5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内凹的圆锥形二次透镜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7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内凹的圆锥形二次透镜不同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9为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IXD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本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100,在所述LED灯条100上并排设置有多个LED灯,在背板四个角落的LED灯上覆盖有用于增强背板角落亮度的二次透镜120,二次透镜120为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120。
[003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LED灯条100其他位置还可根据需要选择顶部内凹的圆弧状二次透镜110,其结构上如图2至图5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二次透镜,使用这种单一的透镜,需规律的排列,由于透镜的光型一致,容易出现角暗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还使用了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120,如图6至图9所示,其结构上包括两个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曲面,较大的曲面环绕较小的曲面。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其中一横截面顶部为半圆形形状。由于在LED灯条100端部的LED上覆盖了环状曲面的二次透镜120,其可以改善端部的较暗的情况,可提高端部的LED亮度。
[003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光学设计变得自由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减少了无用LED的使用,降低了整机成本,更重要的是相比较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能更好的改善模组的背光显示效果。
[0034]所述的LED灯条优选设置有多个。仅在背板顶部的LED灯条100与底部的LED灯条100的端部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120,即本实用新型是在处于四个角落的LED灯上设置所述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120,改善角暗情况。
[003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如图10所示,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100的中间位置的LED灯上覆盖有花生壳形状的二次透镜130。如图11至14所示,该二次透镜130的形状类似于两个横剖的半个花生壳插接构成,这种结构可改善背光的中心亮度。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的端部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内凹的圆锥形二次透镜140,其可改善端部的亮度,如图15至图18所示,该二次透镜140的顶部具有一倒弧形的曲面,该倒弧形的曲面以其中心轴成对称结构。这样既兼顾了端部的亮度,又配合中心的透镜,提高了背光的中心亮度,所以背光更加均匀,且减少了不必要的LED,降低了背光总体成本。
[0036]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和结构组件。
[0037]如图19所示,所述结构组件包括设置在背板40上的中框10。
[0038]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背板40上的扩散板30和光学膜片20。
[0039]各LED灯50通过一灯条连接线60连接。LED灯50上设置二次透镜110 (当然根据需要还有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其他形状的二次透镜,此处仅为示例),LED50设置在LED灯条100上。
[0040]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LED灯条100放置在背板40上方,插入灯条连接线60,然后放置裁有圆孔的底面反射片,通过螺钉进行锁附。接着依次在LED灯条100上方放置扩散板30和光学膜片20。最后卡上中框10。组装好样机后,点亮背光观察主观现象同时测试光学数据。通过CA-2000拍摄出实际的辉度分布图片。将辉度分布示意图进行局部的分析,然后调整有针对性的调整透镜的光型,重新进行模拟,然后制作改善样品进行实际验证,直至主观和光学数据均正常。
[00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IXD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可为电视机,当然也可是其他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
[004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在所述LED灯条上并排设置有多个LED灯,在背板四个角落的LED灯上覆盖有用于增强背板角落亮度的二次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透镜为顶部凸起为半圆形的长条形二次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的中间位置的LED灯上覆盖有花生壳形状的二次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两端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内凹的圆锥形二次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背板中部的LED灯条上的LED灯上覆盖有顶部内凹的圆弧状二次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和结构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组件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中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背板上的扩散板和光学膜片。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LED灯通过一灯条连接线连接。10.一种IX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LCD显示装置,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在所述LED灯条上并排设置有多个LED灯,在背板四个角落的LED灯上覆盖有用于增强背板角落亮度的二次透镜。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只使用单一同种透镜的缺点,对传统的背光模组进行了改进,例如在一个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使用多种二次透镜,从而提高了背光均匀性,也可减少不必要的LED,降低背光总体成本。
【IPC分类】G02F1/13357, F21Y101/02, F21V5/04
【公开号】CN204717599
【申请号】CN201520331739
【发明人】孟长军
【申请人】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