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9-15  184

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
[0002]野外植被-土壤界面的气体采集和观测一般可分为明箱和暗箱式,暗箱受外界光照和温度影响较小,应用较为普遍,但这种方式适用于短时间内采集或不考虑光照作用的情况。明箱法是需考虑光照条件下采集和观测气体,但密闭的箱体在强烈太阳光直射下,温室效应对箱体内的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短时间箱体内气温迅速升高,造成箱体内外环境差异过大,不利于野外气体采集和观测,影响明箱法的温控问题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实现透明采气箱体内气温的自动控制,避免箱体内外环境差异过大,对野外气体采集和观测有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包括一底面开口设置的透明采气箱和一密封设置的保温箱,在透明采气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透明采气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风扇,在保温箱内设有若干个冰盒,一气泵的吸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保温箱的内部相连通,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透明采气箱的内部相连通,透明采气箱与保温箱通过一通气管道相连,风扇、气泵、电源、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实现透明采气箱体内气温的自动控制,避免箱体内外环境差异过大,方便气体观测和采集。
【附图说明】
: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透明采气箱,2、保温箱,3、温度传感器,4、风扇,5、冰盒,6、气泵,7、通气管道,8、电源,9、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
[000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0]如图1所示,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包括一底面开口设置的透明采气箱I和一密封设置的保温箱2,在透明采气箱I内设有温度传感器3,在透明采气箱I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风扇4,在保温箱2内设有若干个冰盒5,一气泵6的吸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保温箱2的内部相连通,气泵6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透明采气箱I的内部相连通,透明采气箱I与保温箱2通过一通气管道7相连,风扇4、气泵6、电源8、温度传感器3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9相连。
[0011]使用时,在气体观测或气体采集开始前,将冷冻处理完毕的一定数量的冰盒5放置于密闭的保温箱2内,将温度控制器9的设定温度设定与外界空气温度一致,气体采集开始时,将透明采气箱I放置于观测土壤表面,使透明采气箱I的底面开口端朝下,形成密闭的空间,并接通电源8,当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透明采气箱I箱体内温度升温超过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9控制气泵6启动,将透明采气箱I箱体内热空气抽入保温箱2内,经冰盒5冷却后重新输入到透明采气箱I内,此时,透明采气箱I箱体内的风扇4运行将空气混合均匀,当温度下降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9关闭气泵6,气泵6停止工作,实现透明采气箱I箱体内气温的自动控制,避免箱体内外环境差异过大,方便气体观测和采集,解决了明箱法的温控问题。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面开口设置的透明采气箱和一密封设置的保温箱,在透明采气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透明采气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风扇,在保温箱内设有若干个冰盒,一气泵的吸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保温箱的内部相连通,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透明采气箱的内部相连通,透明采气箱与保温箱通过一通气管道相连,风扇、气泵、电源、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自动控温的气体采集装置,包括一底面开口设置的透明采气箱和一密封设置的保温箱,在透明采气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透明采气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风扇,在保温箱内设有若干个冰盒,一气泵的吸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保温箱的内部相连通,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透明采气箱的内部相连通,透明采气箱与保温箱通过一通气管道相连,风扇、气泵、电源、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实现透明采气箱体内气温的自动控制,避免箱体内外环境差异过大,方便气体观测和采集。
【IPC分类】G01N1/24
【公开号】CN204718851
【申请号】CN201520481231
【发明人】王旭, 辛晓平, 杨桂霞, 闫瑞瑞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