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1-9  7

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能开闭地在具有开口的基体上安装封闭开口的盖,有时使用铰链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能开闭地在仪表盘上安装球形箱,在仪表盘上设置支撑轴,在球形箱上设置能被支撑轴枢轴支承的筒部(轴承部)。在该铰链结构中,筒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且形成为C字形。筒部能够在打开切口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其径向收纳支撑轴。由此,能通过向仪表盘侧推入球形箱的操作组装两者,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0003]另外,专利文献2的铰链结构具有:一对支撑轴,其互相为同轴,以端部隔着规定的空隙对置的方式配置;一对U字形槽(轴承部),其分别收纳各支撑轴;以及卡定片,其具有烧性,配置于一对U字槽之间,在上述一对支撑轴间通过,具有卡定两支撑轴的端缘。在将各支撑轴插入各U字形槽时,各支撑轴及卡定片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卡定片在两支撑轴间通过。当各支撑轴配置于各U字形的规定位置时,卡定片利用弹性力恢复为初期形状,并卡定各支撑轴。通过卡定片卡定各支撑轴,将各支撑轴维持在U字形槽内。专利文献2的铰链结构也与专利文献I的铰链结构相同,能够从其径向将支撑轴收纳在U字形槽中,组装作业性良好。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152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73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及2的铰链结构是能利用弹性变形将支持轴插入轴承部,利用弹性力将支持轴维持在轴承部的结构,因此,有可能在施加负荷时,由于弹性变形而解除结合。在这种铰链结构中,难以维持组装作业性,难以提高支撑轴与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例如,在专利文献I的铰链结构中,能通过减小切口的宽度,增大筒部的两侧缘与支撑轴的重合范围(重复量),提高支撑轴及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但支撑轴难以安装在轴承部上。同样地,在专利文献2的铰链的铰链结构中,能通过增大卡定片与两支撑轴的重合范围,提高支撑轴及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但支撑轴难以安装在轴承部。
[0010]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中,使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装容易,并且,提高结合稳定性。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铰链结构4,其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5,具有:设于上述第一部件,端部为自由端的第一轴22 ;用于支撑上述第一轴,且设于上述第二部件的支撑部38 ;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侧面39,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一轴的端部的有底的第一孔41 ;突出设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部42的第二轴51 ;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端面24,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二轴的端部的第二孔26 ;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侧面,从上述第一孔向上述第一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的第一槽45 ;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上述端面,从上述第二孔向上述第二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的第二槽29,在上述第一部件及上述第二部件互相组合时,上述第一轴通过上述第一槽配置于上述第一孔,并且,上述第二轴通过上述第二槽配置于上述第二孔。
[0013]根据该结构,只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能从第一孔脱离及第二轴从第二孔脱离。另一方面,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向沿着第一槽的方向的移动被第二轴与第二孔的孔壁的抵接阻碍,第二轴向沿着第二槽的方向的移动被第一轴与第一孔的孔壁的抵接阻碍。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能够只在互相的相对角度为规定值时分离,在其他角度无法分离。由此,除了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相对角度为规定值时,提高铰链结构的结合稳定性。另外,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通过第一槽向第一孔的插入以及第一轴通过第一槽向第一孔的插入容易,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0014]在上述发明中,还具有从上述第二槽的底部突出,且卡定上述第二轴的边缘部的卡定凸部。
[0015]根据该结构,卡定凸部卡定第二轴,将第二轴固定在第二孔中,因此,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二轴从第二孔无意的脱离。即,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无意识地互相分呙。
[0016]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一槽在局部具有比上述第一轴的直径小的宽度,上述第一槽能通过弹性变形而使上述第一轴通过。另外,第一槽在局部具有比第一轴的直径小的宽度,因此,可以在壁面具有凸部,也可以壁面以缩小宽度的方式突出(鼓出)。
[0017]根据该结构,第一槽对第一轴的通过施加阻力,因此,第一轴留在第一孔内。由此,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一轴从第一孔无意识的脱离。
[0018]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二槽在局部具有比上述第二轴的直径小的宽度,上述第二槽通过弹性变形,能使上述第二轴通过。另外,第二槽在局部具有比第二轴的直径小的宽度,因此,可以在壁面具有凸部,也可以壁部以缩小宽度的方式突出(鼓出)。
[0019]根据该结构,第二槽对第二轴的通过施加阻力,因此,第二轴留在第二孔内。由此,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二轴从第二孔无意识的脱离。
[0020]在上述发明中,还具有突出设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部,且与上述第一轴的上述端面滑动接触的肋55。
[0021]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一轴的端面避开与第一孔的底面的接触,并与肋滑动接触,第一轴的端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伴随铰链结构的旋转的摩擦阻力变小。另外,通过与肋抵接,限制第一轴向轴线方向的移动,因此,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向第一轴的轴线方向的晃动减少。通过这些作用,铰链结构的旋转动作变得顺畅。
[0022]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一轴、上述第二轴、上述第一孔及上述第二孔配置在一个轴线上。
[0023]根据该结构,铰链结构的旋转轴定为一个,铰链结构的旋转动作变得顺畅。发明效果
[0024]根据以上的结构,在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中,能够使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提高结合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支架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3是铰链结构的主体侧部件的立体图。
[0028]图4是图3的IV-1V剖视图。
[0029]图5是铰链结构的盖侧部分的立体图。
[0030]图6是铰链结构的盖侧部分的侧视图。
[0031]图7是表示支架主体与支架盖的组装时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32]图8是表示支架主体与支架盖的组装结束时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33]图9是图8的IX-1X剖视图。
[0034]图10是表示打开位置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
[0035]图11是表示变形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关闭位置的形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将本发明的铰链结构应用于连接器支架的实施方式。
[0037]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1及图2所示的连接器支架I将例如USB或HDMI (注册商标)等连接器2 (声音耦合器)支撑在仪表盘(未图示)上,使连接器2的端子部在仪表盘的车内侧露出。连接器支架I具有安装于仪表盘且支撑连接器2的支架主体3、分别通过铰链结构4能旋转地支撑于支架主体3且覆盖连接器2的端子部的两个支架盖5。铰链结构4具有一体地设于支架主体3的主体侧部分7以及一体地设于支架盖5的盖侧部分8。支架主体3及支架盖5例如以聚丙烯等公知的热可塑性树脂为材料,由注塑成形形成。
[0038]在仪表盘上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开口的安装孔(未图示)。连接器主体2具有从车室侧覆盖安装孔的板状的基板部11。基板部11形成得比安装孔大,无法通过安装孔。
[0039]在基板部11上形成两个与连接器2的端子部的形状对应的贯通孔12。在基板部11的背面,以包围各贯通孔12的方式突出设置保持部13。保持部13呈两端开口的截面四边形的筒形,一端与贯通孔12连通。各贯通孔12及各保持部13的形状根据USB等连接器2的种类适当选择。在各保持部13的内部,以连接器2的端子部从贯通孔12露 出的方式插入连接器2。在各保持部13的侧部形成供突出设于连接器2的外面的爪15配合的卡定孔16,利用爪15与卡定孔16的配合将连接器2固定于保持部13内。
[0040]两个保持部13通过仪表盘的安装孔,向仪表盘的背面侧突出。在保持部13的侧部设有具有挠性且能向保持部13的内外方向位移的弹性爪17。弹性爪17在将保持部13插入安装孔时,没入保持部13内而能进行保持部13向安装孔的插入,插入结束后,向保持部13的外侧突出而钩挂在安装孔的孔缘,保持部13不会从安装孔脱落。
[0041]两个支架盖5与各贯通孔12对应地设置,互相独立地对各贯通孔12进行开闭。两个支架盖5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将各支架盖5结合在支架主体3的铰链结构4也形成为相同形状。在支架主体3上设有两个铰链结构4的主体侧部分7,在各支架盖5上分别各设有一个铰链结构4的盖侧部分8。
[0042]图3是铰链结构I的主体侧部分7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1V剖视图。如图2?图4所示,铰链结构4的主体侧部分7具有突出设于基板部11的轴支撑部21、支撑于轴支撑部21的圆柱状的第一轴22。第一轴22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支撑于轴支撑部21,两端部23为自由端。即,第一轴22从轴支撑部21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端部23。第一轴22以其轴线与基板部11的表面大致平行,并且从基板部11离开的方式配置。
[0043]第一轴22的两端部23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方的端部23进行说明。构成第一轴22的端部23的端面的第一端面24为与第一轴22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在第一端面24的中央部,与第一轴22的轴线同轴地形成作为截面圆形的有底孔的第二孔26 (第一孔41后述)。第二孔26在底部具有构成与第一轴22的轴线正交的面的第二孔底面27。
[0044]在第一端面24上凹设一端与第二孔26连续,沿第一轴22 (第二孔26)的径向的一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另一端在第一轴22的圆周面开口的第二槽29 (第一槽45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槽29从第二孔26向与基板部11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二槽29的宽度(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第二孔26的直径相同的大小。由此,当从第一轴2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二孔26与第二槽29的边缘互相协作地呈U字形。第二孔26构成第二槽29的一端部。
[0045]在第二槽29的底部形成与第二孔底面27连续,形成同一面的第二槽底部31。在第二槽底部31上形成向第一端面24侧突出的卡定凸部32。卡定凸部32在第一轴22的径向的外侧具有越向第一轴22的中心侧前进突出量越大的倾斜面33,并且,在第一轴22的径向的内侧具有构成以第一轴22为中心的圆周面的卡定面34。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从与卡定凸部32在径向对置的第二孔26的壁面向第一轴22的圆周面贯通的减轻重量孔35。本实施方式的减轻重量孔35为了在支架主体3成形时,使形成卡定凸部32的卡定面34的金属模具通过而设置。
[0047]如图2所示,支架盖5具有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盖板部37。铰链结构4的盖侧部分8具有一对支撑壁(支撑部)38,各支撑壁38配置于盖板部37的一个侧缘的两端(盖板部37的相邻的角部)。各支撑壁38互相对置,呈对称形。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方的支撑壁38进行说明。支撑壁38具有突出设于盖板部37的背面,与盖板部的背面垂直的侧面39。在该侧面39中,一对支撑壁38互相正对。
[0048]图5是铰链结构I的盖侧部分8的立体图,图6是铰链结构I的盖侧部分8的侧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支撑壁38的侧面39,以轴线与侧面39垂直的方式形成作为截面圆形的有底孔的第一孔41。第一孔41在底部具有与侧面39平行的第一孔底面42。第一孔41的直径形成得比第一轴22的直径大,优选比第一轴22的直径稍大。第一孔41能旋转地收纳第一轴22的端部23。
[0049]在侧面39,凹设第一槽45,其一端与第一孔41连续,沿第一孔41的径向的一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另一端向与支撑壁38的侧面39正交的突出端面44开口。换言之,第一孔41构成第一槽45的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槽45从第一孔41向与盖板部37相反的一侧延伸,向支撑壁38的突出端面44开口。第一槽45的宽度(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第一孔41的直径相同的大小。由此,当从第一孔41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孔41与第一槽45的边缘互相协作地呈U字形。第一槽45在突出端面44侧的端部具有相对于其他部分扩宽的扩宽部48。扩宽部48与第一槽45的其他部分的壁面通过倾斜面连续。在第一槽45的底部形成与第一孔底面42连续且形成同一面的第一槽底面49。
[0050]在第一孔底面42的中心部,与第一孔41同轴地突出设置圆柱状的第二轴51。第二轴51的直径形成得比第二孔26的直径小。优选第二轴51的直径比第二孔26稍小。第二轴51的前端部的突出端面44侧的半部为越向突出端面44侧前进第二轴51的突出长度越短的倾斜面52。另一方面,在第二轴51的前端部与倾斜面52相反的一侧为构成与第二轴51的轴线正交的平面的第二端面53。在第一孔底面42及第一槽底面49形成从第二轴51的基部的突出端面44侧的部分向突出端面44侧直线状地延伸的肋55。肋55的第二轴51的轴线方向的突出端大致为平面状。
[00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孔底面42的第二轴51的周围且与突出端面44侧相反的部分形成贯通至支撑壁38的外表面(与侧面39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二减轻重量孔57。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减轻重量孔57为了在支架盖5的成形时,使形成第二轴51的与突出端面44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金属模具通过而设置。
[0052]一对支撑壁38以第二轴51、第二孔26及第二槽29互相对置,各个肋55间的距离比第一轴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的方式配置于盖板部37。在盖板部37的背面,沿盖板部37的边缘延伸设置向与支撑壁38相同的方式突出的边缘壁59。如图1及图2所示,在盖板部37的与设有一对支撑壁38的侧缘部对置的侧缘部突出设置卡定片61。在卡定片61的中央部形成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卡定孔62。在基板部11的与设有轴支撑部21的侧缘部对置的侧缘部突出设置卡定突起63。卡定突起63将支架盖5组装于支架主体3,在位于覆盖贯通孔12的关闭位置时,对卡定片61的卡定孔62进行卡定。通过卡定片61与卡定突起63的配合,将支架盖5维持在关闭位置。
[0053]接着,对支架主体3与支架盖5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支架主体3与支架盖5的组装时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最初,如图7所示,以支架盖5的盖板部37的背面与支架主体3的基板部11的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此时,以第一轴22及一对第二轴51的轴线互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从第二孔26向第一轴22的圆周面延伸的方向)互相一致的方式配置。
[0054]当从图7的状态维持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使支架主体3及支架盖5互相接近时,在一对第一槽45的各个上,从径向分别插入第一轴22的端部23。同时,在第二槽29的各个,分别从径向插入第二轴51。当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支架主体3及支架盖5互相接近时,如图8所示,第一轴22在第一槽45内移动并到达第一孔41侧,第二轴51在第二槽29内移动并到达第二孔26。图8是表示支架主体3与支架盖5的组装结束时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55]在第二轴51在第二槽29内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轴51越过卡定凸部32。第二轴51的倾斜面52及卡定凸部32的倾斜面33为了第二轴51容易跨到卡定凸部32上而设置。在第二轴51通过卡定凸部32时,第二轴51、支撑壁38、盖板部37及第一轴22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在第二轴51通过卡定凸部32后弹性变形而复原。图9是图8的IX-1X剖视图,表示第二轴51位于第二孔26内时的与卡定凸部32的位置关系。如图9所示,卡定凸部32从径向与第二轴51的圆周部配合,阻止第二轴51从第二孔26向第二槽29的移动。
[0056]如图8所示,支架主体3及支架盖5的附近在第一轴22配置于第一孔41内,第二轴51配置于第二孔26内的状态下结束。在该状态下,第一轴22能旋转地收纳于第一孔41,第二轴51能旋转地收纳于第二孔26。此时,第一轴22、第一孔41、第二轴51及第二孔26的轴线配置于共同的轴线A上。轴线A为铰链结构4的旋转中心。由此,通过铰链结构4,支架盖5能相对于支架主体3绕轴线A旋转地被支撑。支架盖5的盖板部37沿基板部11配置,能在覆盖贯通孔12的关闭位置与盖板部37从基板部11离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参照图1)。此时,第一轴22的第一端面24与肋55滑动接触。通过第一端面24与 肋55滑动接触,减少第一轴22与盖侧部分8的接触面积,并且,限制主体侧部分7及盖侧部件8向轴线A方向的相对移动。
[0057]在关闭位置,在支架盖5的卡定片61的卡定孔62中卡定支架主体3的卡定突起63,将支架盖5维持在关闭位置。打开位置通过盖板部37的边缘壁59与基板部11的边缘部碰撞而决定。
[0058]对如上那样构成的连接器支架I的效果进行说明。连接器支架I的铰链结构4通过设置第一槽45及第二槽29,能将第一轴22从其径向插入第一孔41,能将第二轴51从其径向插入第二孔26。即,能从作为旋转中心的轴线A的径向(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组装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组装作业容易。
[0059]另外,第一轴22向第一孔41的插入或拔出、第二轴51向第二孔26的插入或拔出只能在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一致时进行。图10是表示打开位置的铰链结构4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当使支架盖5从关闭位置旋转时,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相交。在该状态下,第一轴22沿第一槽45的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二轴51与第二孔26的孔壁碰撞来阻止。同样地,第二轴51沿第二槽29的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轴22与第一孔41的孔壁碰撞来阻止。由此,铰链主体及铰链盖无法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装卸,铰链主体及铰链盖的结合稳定性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铰链盖位于关闭位置时能进行铰链主体及铰链盖的装卸。
[0060]本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4在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第一轴22通过第一槽45的向第一孔41的插入及第二轴51通过第二槽29的向第二孔26的插入容易。因此,能扩大利用第一孔41的第一轴22的轴线方向的保持范围。由此,能进一步提高利用第一孔41的第一轴22的保持稳定性。同样地,能扩大利用第二孔26的第二轴51的轴线方向的保持范围,提高利用第二孔26的第二轴51的保持稳定性。
[0061]卡定凸部32卡定第二轴51的圆周部,能阻止第二轴51从第二孔26向第二槽29移动。由此,在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关闭位置,能阻止第二轴51从第二孔26脱离,同时阻止第一轴22从第一孔41脱离。g卩,即使在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也能阻止主体侧部分7与盖侧部分8的分离。
[0062]以上结束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但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广泛地进行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在关闭位置一致,但一致时的支架盖5的旋转角度可以任意地设定。例如,在支架盖5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另外,在支架盖5位于旋转途中的角度(即,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旋转角度),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图11是表示变形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关闭位置的方式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第一槽45可以从与基板部11的表面正交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第一槽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9的延伸方向在支架盖5位于开闭时的旋转途中的角度一致。位于旋转途中的角度在使用时将支架盖5维持为该角度的机会少,因此,主体侧部分7及盖侧部分8能分离的机会少。
[0063]卡定凸部32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省略。另外,可以在第一槽底面49设置卡定凸部71,利用该卡定凸部71卡定第一孔41的圆周部。卡定凸部71阻止第一轴22沿第一槽45的移动,将第一轴22维持在第一孔41内。
[0064]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一槽45的壁部设置能缩小第一槽45的宽度的挠性凸部73。凸部73设在第一槽45的互相对置的壁的各个上。凸部73以形成与第一孔41的内周面连续的外表面的方式,以顺滑的外形从第一槽45的壁面突出(鼓出)。各凸部73卡定第一轴22的外周部,阻止第一轴22从第一孔41向第一槽45的移动。在通过第一槽45将第一轴22插入第一孔41时,通过凸部73及第一槽45弹性变形,容许第一轴22通过。同样地,在第二槽29的壁部设置缩小第二槽29的宽度的挠性的凸部74,利用凸部74阻止第二轴51从第二孔26向第二槽29的移动。
[006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一轴22及第二孔26等设于支架主体3,将第一孔41及第二轴51等设于支架盖5,但可以将第一轴22及第二孔26等设于支架盖5,将第一孔41及第二轴51等设于支架主体3。
[0066]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轴22、第一孔41、第二轴51及第二孔26的轴线与共同的轴线A—致,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能够构成为这些轴线不互相一致。例如,可以在第一孔41中具有空隙地收纳第一轴22,在第二孔26中具有空隙地收纳第二轴51。
[0067]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盖板部38的背面突出设置两个支撑壁38,也可以在盖板部38的背面凹设能收纳第一轴22的凹槽,将配置于凹槽的两端部的端壁作为支撑壁(支撑部)。
[0068]在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铰链结构应用于连接器支架I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例如能应用于门扇(门)或窗的连结部分(铰链部)、能折叠的板材的折弯部分(铰链部)等公知的多种连结结构。
[0069]符号说明
[0070]I一连接器支架,3—支架主体(第一部件),4一铰链结构,5—支架盖(第二部件),7—主体侧部分,8—盖侧部分,11 一基板部,13—保持部,21—轴支撑部,22—第一轴,23—端部,24一第一端面,26一第二孔,27一第二孔底面,29一第二槽,31一第二槽底部,32—卡定凸部,37—盖板部,38—支撑壁(支撑部),39—侧面,41 一第一孔,42—第一孔底面,45—第一槽,49一第一槽底面,51—第二轴,55—肋,63—卡定突起,71—卡定凸部,73、74—凸部,A—轴线。
【主权项】
1.一种铰链结构,其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该铰链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轴,其设于上述第一部件,端部为自由端; 支撑部,其用于支撑上述第一轴,设于上述第二部件; 有底的第一孔,其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侧面,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一轴的端部; 第二轴,其突出设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部; 第二孔,其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端面,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二轴的端部; 第一槽,其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侧面,从上述第一孔向上述第一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 ;以及 第二槽,其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上述端面,从上述第二孔向上述第二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 在上述第一部件及上述第二部件互相组装时,上述第一轴通过上述第一槽配置于上述第一孔,并且,上述第二轴通过上述第二槽配置于上述第二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卡定凸部,其从上述第二槽的底部突出,且卡定上述第二轴的边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槽在局部具有比上述第一轴的直径小的宽度, 上述第一槽能通过弹性变形而能使上述第一轴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槽在局部具有比上述第二轴的直径小的宽度, 上述第二槽通过弹性变形而能使上述第二轴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肋,其突出设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部,且与上述第一轴的上述端面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轴、上述第二轴、上述第一孔及上述第二孔配置在一个轴线上。
【专利摘要】在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中,使组装作业容易,并且提高结合稳定性。铰链结构(4)具有:第一轴(22),其设于第一部件、即支架主体(3);支撑部(38),其设于第二部件、即支架盖(5);有底的第一孔(41),其凹设在支撑部的侧面(39);第二轴(51),其突出设于第一孔的底部(42);第二孔(26),其凹设在第一轴的端面(24),能旋转地收纳第二轴的端部;第一槽(45),其凹设在支撑部的侧面,从第一孔向第一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以及第二槽(29),其凹设在第一轴的端面,从第二孔向第二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互相组装时,第一轴通过第一槽配置于第一孔,并且,第二轴通过第二槽配置于第二孔。
【IPC分类】F16C11-04
【公开号】CN104813041
【申请号】CN201380061841
【发明人】相马寿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8日
【公告号】WO2014083855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