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9-10  38

专利名称: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内存条等电子元件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都将产生一定的热量,若不及时排除其产生的热量,将导致热量累积引起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为此,业界通常在装设有这些电子元件的电子装置的机箱的一侧壁上安装若干风扇,在该机箱的另ー侧壁上开设若干出风孔,使该风扇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孔排出,以对其散热。但此种散热方式,会将邻近风扇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直接带到远离风扇的电子元件上,且因电子元件的高宽不一,邻近风扇的电子元件经常会阻挡风流而使远离风扇的电子元件得不到充分的散热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种导风罩,包括一罩体及ー导流板,该罩体包括ー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同向延伸的两侧壁及一连接该两侧壁的下部的挡板,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围成ー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的一端为进风ロ,另一端为第一出风ロ,每ー侧壁于该挡板与该进风ロ之间开设ー第二出风ロ,该导流板组设于该两侧壁并抵接该挡板朝向该进风ロ的ー侧,该导流板与该挡板将该导风通道分隔成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使由进风ロ进入导风罩的风流分别经过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后由第一出风ロ及第ニ出风ロ流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安装板、ー风扇、一装设于该安装板上的电路板及ー导风罩,该电路板上邻近该风扇固设有ー第一电子兀件,远离该风扇固设有ー第二电子兀件,该导风罩盖合于该电路板的第一、第二电子兀件上,该导风罩包括一罩体及ー导流板,该罩体包括ー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同向延伸的两侧壁及一连接该两侧壁的下部的挡板,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围成ー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的一端为进风ロ,该进风ロ正对该风扇,该导风通道的另一端为第一出风ロ,该挡板位于该第一、第二电子兀件之间,姆ー侧壁于该挡板与该进风ロ之间开设一第二出风ロ,该导流板组设于该两侧壁并抵接该挡板朝向该进风ロ的ー侧,该导流板与该挡板将该导风通道分隔成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该风扇产生的冷风分别经过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后由第一出风ロ及第ニ出风ロ流出。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导风罩内的导流板及挡板可使风流分成两个部分分别给不同的第一及第ニ电子元件散热,使得相邻的第一及第ニ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不会相互传递,有利于电子元件的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若干导风罩。图2是图I中的导风罩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组装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图I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6沿VII-VII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导风罩100罩体20顶壁22、82侧壁24、84挡板26导风通道27第一导风通道272第二导风通道274进风口276开口262凸块242卡槽244固定孔246、282、706、909第二出风口248定位块249第一出风口25凸缘部28卡柱284操作部29电路板300第一电子元件302第二电子元件304定位孔306安装板500导流板60基板62、902滑轨64卡固部66竖直板662延伸板664
卡块666连接件80凸柱822卡孔824卡持块826凸耳842风扇700 扇框702支撑架900通风部904卡耳906卡持孔908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ー并參阅图I至图3,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若干导风罩100、一电路板300、一安装板500、若干风扇700及一支撑架900。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子装置为ー服务器。该电路板300装设于该安装板500上,该支撑架900通过螺丝装设于该安装板500的一端。该电路板300设置若干组发热元件,每ー组发热元件包括邻近支撑架900设置的若干第一电子元件302及远离支撑架900设置的若干第二电子元件304。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第一、第二电子元件302、304均为内存条。该电路板300于这些第一、第二电子元件302、304的两侧各开设两定位孔306。该支撑架900包括一概呈长方形的基板902,该基板902包括若干通风部904,每一通风部904上开设若干通风孔。该基板902于每一通风部904相対的两侧各凸设ー底部封闭的卡耳906,每一^^耳906包括一朝向相对的卡耳906延伸的L形钩扣部。该基板902于姆一通风部904的上方开设 ^持孔908,于该通风部904的周围开设四固定孔909。每一导风罩100包括一罩体20、一导流板60及一连接件80。该罩体20包括ー顶壁22、两分别由该顶壁22的相对两侧边垂直向下延伸的侧壁24及一连接该两侧壁24中部下半部分的挡板26。该顶壁22的中部至后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该顶壁22及该两侧壁24围成ー导风通道27,该导风通道27的前端形成ー进风ロ 276,该导风通道27的后端形成一第一出风ロ 25。该挡板26与顶壁22之间形成ー开ロ 262。两侧壁24的内侧面于挡板26的ー侧沿垂直挡板26的方向相对地凸设两组凸块242。每ー组凸块242之间形成ー卡槽244。该两侧壁24上相对地各开设ー固定孔246及一第二出风ロ 248,每ー固定孔246位于卡槽244的下侧邻近进风ロ 276处,每ー第二出风ロ 248位于对应侧壁24的下部邻近挡板26的前方处。每ー侧壁24的底面凸设两定位块249。该罩体20邻近进风ロ 276的一端沿两侧壁24及顶壁22的端面延伸形成一凸缘部28,该凸缘部28的顶壁的中部位置开设ー固定孔282,该凸缘部28的顶壁的内表面于固定孔282的两侧各凸设ー卡柱284。该罩体20的顶壁22相隔地向外凸设两操作部29。该导流板60包括一概呈长方形的基板62,该基板62的两侧各凸设ー滑轨64。该基板62的两侧各于前端凸设一具有弹性的卡固部66。每—^固部66包括一由该基板62向下延伸的竖直板662及一由竖直板662的自由端向后延伸的延伸板664。每一延伸板664的自由端向外凸设—^块666,该卡块666的外表面设有一倾斜的用于导滑的引导面。该连接件80包括一顶壁82及两由该顶壁82的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延伸的侧壁84。该顶壁82上表面的后端的中部对应该罩体20的凸缘部28的固定孔282凸设一凸柱822,该顶壁82于凸柱822的两侧对应该罩体20的凸缘部28的卡柱284各开设一^^孔824。该顶壁82的前端的中部凸设一弹性卡持块826。每一侧壁84的前端向外弯折形成一凸耳842。每一风扇700包括一呈方形体的扇框702及一安装于该扇框702内的扇叶。该扇框702于邻近四顶角处各开设一固定孔706。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组装每一导风罩100时,将导流板60的两滑轨64分别对 应插入该罩体20的两卡槽244内,至该导流板60的卡块666的引导面分别抵持该罩体20的两侧壁24的内侧面。继续推导流板60,每一卡固部66沿卡块666的引导面滑入该导风通道27内,此时该两卡固部66发生相对靠拢并弹性形变。继续推导流板60至该两卡固部66的卡块666分别正对该导风罩100的罩体20的两侧壁24的两固定孔246时,该两卡固部66恢复变形使两卡块666卡入固定孔246内。此时,该导流板60卡固于该罩体20内,且该导流板60的后端抵接于该挡板26的顶部。该导流板60与该挡板26将导风通道27分隔为一第一导风通道272及一第二导风通道274,该第一导风通道272由顶壁22、两侧壁24、挡板26及导流板60围成,该第二导风通道274由导流板60、两侧壁24及挡板26围成。将连接件80的后端收容于该罩体20的凸缘部28内,使该连接件80的顶壁82的凸柱822穿设于该凸缘部28的固定孔282内,且该凸缘部28的两卡柱284对应地卡固于连接件80的两卡孔824内,即完成导风罩100的组装。请一并参阅图6,安装电子装置时,将每一风扇700放置于该支撑架900远离电路板300的一侧,使该风扇700的出风口正对该支撑架900的通风部904,且该风扇700的四个固定孔706分别相应地对准该通风部904四周处的四个固定孔909。提供若干锁固件分别对应地穿过该支撑架900的四固定孔909并锁固于该风扇700的四固定孔706内,从而将该风扇700固接于该支撑架900上。将导风罩100放置于电路板300之上,使每一导风罩100的罩体20的两侧壁24的定位块249分别对准该电路板300上的这些定位孔306,且使该导风罩100的连接件80的两凸耳842分别对齐该支撑架900的通风部904两卡耳906。向下按压该导风罩100的两操作部29,该导风罩100的连接件80的两凸耳842分别卡持于该支撑架900的两卡耳906内,该连接件80的弹性卡持块826向后发生弹性形变,该导风罩100的罩体20的四个定位块249分别对应地插入该电路板300的四个定位孔306内。继续向下按压该两操作部29至该弹性卡持块826正对该支撑架900的卡持孔908时,该弹性卡持块826恢复变形卡固于该卡持孔908内,即完成电子装置的安装。此时,该这些第一电子元件302位于该导风罩100的挡板26的前端,这些第二电子元件304位于该导风罩100的挡板26的后端。请一并参阅图7,使用该电子装置时,装设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一电子元件302及第二电子元件304工作产生热量,该风扇700的扇叶转动产生冷风。这些冷风的一部分经过连接件80流至该罩体20的导风通道27的第一导风通道272内,将该电路板300的第二电子元件304产生的热量从该罩体20的第一出风口 25排出;这些冷风的另一部分经过连接件80流至该罩体20的第二导风通道274内,将该电路板300的第一电子元件302所产生的热量从该罩体20的第二出风口 248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子装置的导风罩100的导流板60及挡板26可将前后排列的第一、第二电子元件302、304相互隔离并使风扇700产生的冷风分成两相对独立的流向,从而分别对第一、第二电子元件302、304进行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导风罩100的罩体20与导流板60可一体成型。该导风罩100的连接件80与罩体20也可一体成型,或省掉该连接件80直接将罩体20的前端装设于支撑架900上。
权利要求
1.ー种导风罩,包括一罩体及ー导流板,该罩体包括ー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同向延伸的两侧壁及一连接该两侧壁的下部的挡板,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围成ー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的一端为进风ロ,另一端为第一出风ロ,每ー侧壁于该挡板与该进风ロ之间开设ー第二出风ロ,该导流板组设于该两侧壁并抵接该挡板朝向该进风ロ的ー侧,该导流板与该挡板将该导风通道分隔成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使由进风ロ进入导风罩的风流分别经过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后由第一出风ロ及第ニ出风ロ流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两侧壁的内侧面相对地各设置一的卡槽,该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卡入该两卡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顶壁于靠近该挡板处至该导风通道的每ー出风ロ逐渐向下倾斜。
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安装板、ー风扇、一装设于该安装板上的电路板及ー导风罩,该电路板上邻近该风扇固设有ー第一电子元件,远离该风扇固设有ー第二电子元件,该导风罩盖合于该电路板的第一、第二电子兀件上,该导风罩包括一罩体及ー导流板,该罩体包括ー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同向延伸的两侧壁及一连接该两侧壁的下部的挡板,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围成ー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的一端为进风ロ,该进风ロ正对该风扇,该导风通道的另一端为第一出风ロ,该挡板位于该第一、第二电子兀件之间,姆ー侧壁于该挡板与该进风ロ之间开设一第二出风ロ,该导流板组设于该两侧壁并抵接该挡板朝向该进风ロ的ー侧,该导流板与该挡板将该导风通道分隔成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该风扇产生的冷风分别经过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二导风通道后由第一出风ロ及第ニ出风ロ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两侧壁的内侧面相对的各设置一卡槽,该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卡入该两卡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每ー侧壁的底面凸设两定位块,该电路板于该第一、第二电子元件的两侧各开设两定位孔,用以卡置该导风罩的对应定位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装设于该安装板一端的支撑架,该支撑架设有一具有若干通风孔的通风部,该风扇固定于该支撑架并正对该通风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罩还包括ー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固接于该支撑架,另一端固接于该罩体的进风ロ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顶壁于靠近该挡板处至该导风通道的每ー出风ロ逐渐向下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壁相隔地向外凸设两操作部。
全文摘要
一种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安装板、一风扇、一电路板及一导风罩,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第一电子元件及一第二电子元件,该导风罩盖于第一、第二电子元件上,该导风罩包括一罩体及一导流板,该罩体包括一顶壁、两侧壁及一连接该两侧壁中部的下半部分的挡板,该顶壁及两侧壁围成一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包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该挡板位于该第一、第二电子元件之间,每一侧壁还开设一第二出风口,该导流板位于两侧壁之间且一端抵接于挡板的顶部,该风扇产生的冷风一部分经导流板的上方及第二电子元件后由第一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冷风经导流板的下方及第一电子元件后由第二出风口流出。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651953SQ20111004423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张晋铭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