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工艺-抗病毒感染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74

专利名称: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工艺-抗病毒感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配制品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其化学名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分子式为C8H12N4O5,分子量为244.21,通用名为利巴韦林的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早产儿和6个月以下婴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冬季在北半球广泛流行。几乎所有的小孩至2岁时都曾经感染过。RSV感染也在成年和老年人群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病人中流行,通常为轻度感染,但足以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估计每年有300万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其中,约100万人需住院治疗,约5%因RSV感染住院治疗的儿童出现呼吸窘迫导致呼吸衰竭,住院病人的死亡率近1%。而且儿童因RSV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与2~7年后哮喘发作有密切的关系。RSV通过大量飞沫传播,病毒通过特异性吸附和融合表面蛋白、穿透入宿主细胞。吸附和融合引起组织损伤,随后继发细菌感染。
利巴韦林亦称三氮唑核苷,为广谱抗病毒药,经体内外试验和临床证实,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肌苷酸-S'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变为鸟苷酸,而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抑制病毒RNA转录,是唯一批准用于治疗RSV高危病人的药物。近期批准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用于预防某些高危婴儿的RSV感染。一般RSV感染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某些严重病例给予吸氧处置。至今RSV预防疫苗仍未研制成功,几种疫苗尚处于开发阶段;早期临床试验表明,婴儿使用激发免疫应答的以福尔马林灭活的疫苗预防,其感染发生率高于使用三价副流感疫苗。
RSV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被膜病毒(120~300nm),属副粘病毒,该属病毒还有仙台病毒、猿猴病毒(SIV)、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等,病毒含有负键DNA基因组,此基因组至少编码10个蛋白,其中2个是糖蛋白,对靶细胞的吸附和融合起关键作用,90K的吸附糖蛋白(G)和70K的融合糖蛋白(F)是治疗干预的重要靶点。
F蛋白含有高糖基化的20K的F2亚单位,含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F2通过二硫键连接到带有1个N-糖基化位点的50K的F1亚单位。F1和F2亚单位具有类似于其它被膜病毒,如HIV、SIV、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融合蛋白有约20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区,通过这些氨基酸插入靶细胞膜开始融合过程。
F2含有对宿主胞膜的靶识别区,对G蛋白的识别起补充作用。RSV对靶细胞膜的吸附是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肝素样蛋白多糖和病毒颗粒表面的G吸附蛋白介导的。一旦RSV病毒颗粒与靶受体结合,在中性的pH情况下发生融合,通过级联过程,与宿主细胞膜形成融合孔,其后使病毒基因组转移至宿主细胞。
除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外,利巴韦林临床还用于治疗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痘病毒、鼻病毒和肠病毒等感染。
利巴韦林可用注射、口服或吸入气雾剂的方式给药。据报道,利巴韦林注射给药8小时后其肺内药物浓度不到全身含量的1%,无法达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而且可致红细胞稳定性发生改变,红细胞在血管外消除加快,抑制晚期红细胞从骨髓释出,引起贫血,还可以引起过敏性紫癜、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腹绞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广泛出血与全身出血、抽搐、心律失常、癫痫样发作,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恶心呕吐、黄疸、嗜睡、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害等不良反应。利巴韦林口服给药与注射给药一样也会出现以上不良反应,且不能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使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利巴韦林吸入气雾剂虽然能使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使病灶表面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而发挥迅速治疗作用。但是由于气雾剂中含有抛射剂等不利因素,因此利巴韦林吸入气雾剂的上市并未使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
发明目的本发明就是通过制备吸入粉雾剂(呼吸道粘膜吸收制剂)的方法,使利巴韦林经专用给药装置给药后以干粉形式进入呼吸道,通过呼吸道粘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达到靶向、高效、速效、安全的治疗目的,充分发挥利巴韦林的抗病毒作用,极大拓展利巴韦林的临床适应症范围。
由于吸入粉雾剂是在吸入气雾剂的基础上,为克服吸入气雾剂的缺点,而应用综合粉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由于它使用方便,不含抛射剂,药物呈粉状,稳定性好,干扰因素少,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粉雾剂的最大优点在于使用时,病人的吸气气流是粉末进入体内的唯一动力,故不存在协同困难,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使用;而气雾剂吸入给药时,即使经过指导,也约有30%的病人不能正确使用。与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相比,吸入粉雾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患者主动吸入药粉,不存在给药协同配合困难;(2)无抛射剂氟里昂,可避免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呼吸道刺激。(3)药物可以胶囊或泡囊形式给药,剂量准确,无超剂量给药危险;(4)不含防腐剂及酒精等溶媒,对病变粘膜无刺激性。(5)无胃肠道降解作用;(6)无肝脏首过效应;(7)药物吸收迅速,给药后起效快;(8)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9)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需进行长期治疗的病人;(10)起局部作用的药物,给药剂量明显降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吸入形式是干粉,活性成分为利巴韦林,其结构式为 化学名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分子式为C8H12N4O5,分子量为244.21。
本发明是活性成分的超微粉与可药用的载体微粉均匀混合的干粉形式,优选含有可药用载体,并且所述可药用载体选自已知可用作干粉吸入组合物的载体的物质,例如乳糖、甘露醇、木糖醇、葡萄糖、蔗糖、果糖、山梨醇、麦芽糖醇和氨基酸等。特别优选的载体是乳糖和甘氨酸。干粉可以以单剂量的形式置于干粉吸入装置的明胶或塑料胶囊内或泡罩内。或者,干粉可以以储库的形式包含在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中。
干粉中的活性成分利巴韦林可以具有最大约10μm的平均粒径,例如0.1μm至5μm,优选1μm至5μm。干粉中的载体通常具有最高200μm的最大粒径,优选最高150μm粒径,并且通常具有10μm至100μm粒径,优选30μm至80μm的平均粒径。
当本发明的药物是胶囊内的含有单位剂量利巴韦林和载体的组合物,例如用于从单个胶囊吸入器吸入的药物组合物干粉时,胶囊可以含有1mg至30mg利巴韦林,优选1mg至10mg,特别是5mg的利巴韦林以及上述的可药用载体,可药用载体的量为10mg至30mg,例如10mg、15mg、20mg、25mg或30mg,特别优选20mg。
本发明通过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高速研磨、球磨机或振动磨中研磨或超临界溶媒重结晶等方法将利巴韦林和载体的粒度降至所需水平,利巴韦林特别优选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法,载体特别优选高速研磨法。
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的制备工艺为取利巴韦林经超微粉碎得到的粒度降至所需水平的超微干粉与经高速研磨粉碎得到的粒度降至所需水平的载体微粉用等量递增法混匀,填充3号胶囊,即得。
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可使90%以上的吸入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在肺部的药物沉积量超过10%,使呼吸道病灶表面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为血浆峰浓度的500~1000倍,迅速在呼吸道局部形成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浓度、能直接到达下呼吸道且吸附于粘膜上,迅速发挥作用,提高疗效。由于利巴韦林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半衰期仅为2小时,所以它进入呼吸道后分泌物的稀释作用,高浓度的利巴韦林并不能对呼吸道组织,特别是纤毛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下面经过检测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检测指标及方法1.干粉的粒径检测取本发明干粉,用少量无水乙醇调匀,涂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电镜下检测。
2.干粉流动性检测干粉的流动性以休止角表示,测定方法采用固定漏斗法,即将漏斗固定在适宜高度(H),将本发明干粉置漏斗中,自然漏下成堆,直到圆锥体的尖端将要接触到漏斗的出口为止,然后测出圆锥底面的半径r,休止角=arctg(H/r)。
3.干粉吸湿性检测精密称取本发明干粉各3份,置于20℃、相对湿度分别为92.5%的密闭容器中24小时后检测相对增重。
4.含量均匀度检测取样品1粒,将内容物倾入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滤膜为0.45μm),取滤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限度为±25%,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E)。
5.排空率检测取样品10粒,照排空率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L)检查,每粒的排空率应不低于90%。
6.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检测照有效部位药物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H)检查,以流动相为接受液。取本品胶囊1粒,置吸入装置内,用手指揿压装置两侧按钮,将胶囊两端刺破,开启真空泵;吸入装置经适宜橡胶接口与模拟喉部呈水平紧密相接,10秒钟后取下吸入器,重新安置1粒胶囊。如此共抽吸10粒胶囊,关闭泵,拆除装置。用空白接受液清洗导入下部锥形瓶的导管内、外壁及垫片凸出物的表面,洗液与下层接受液合并,定容至50ml量瓶中,摇匀,过滤(滤膜为0.45μm),取滤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并计算含量,所得结果除以10,并与标示含量相比,即为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药物沉积量应不少于标示量的10%。
利巴韦林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或0.03mol/L硫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利巴韦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测定法 取样品,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利巴韦林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7.干粉对呼吸道粘膜刺激性检测①单次给药呼吸道粘膜刺激性试验取实验兔8只,体重为2.0-3.0Kg,试验时将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喷入动物口腔及咽部,每只兔喷2mg,使受试物与其粘膜接触至少4小时,然后于24小时处死动物,取出局部粘膜组织,观察有无充血,红肿等现象。
②重复多次给药呼吸道粘膜刺激性试验取实验兔8只,体重为2.0-3.0Kg,试验时将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喷入动物口腔及咽部,每日一次,每次每兔喷2mg,连续七天,使受试物与其粘膜接触至少4小时,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取出局部粘膜组织,观察有无充血,红肿等现象。
8.过敏试验于给药前24小时背部两侧去毛,去毛区每侧约为3×3cm,用温水擦干净供试验用,去毛时不要损伤皮肤。致敏接触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0.2g)、阳性对照物0.1%2,4-二硝基氯苯(0.2ml)、药物载体(0.2g)分别均匀涂抹豚鼠一侧去毛皮肤上,用一层油纸及两层纱布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或敷裹,使供试品与皮肤能很好地接触6小时,隔日致敏一次,共3次。激发致敏于末次接触后第14天,在背部一侧去毛皮肤上均匀涂抹受试药物(0.1g)、阳性对照物(0.1ml)、药物载体(0.1g),6小时后除去供试品,立即观察,并于给药后24、48、72小时再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的情况,划分反应级数。
检测结果一、实例1样品检测结果1.干粉的粒径利巴韦林的粒径为2.37μm±0.75μm。载体乳糖的最大粒径为80μm,平均粒径为50μm至75μm。
2.干粉的流动性休止角为61°。
3.干粉的吸湿性相对增重2.2%。
4.含量均匀度±10.2%。
5.排空率99.3%。
6.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25.3%。
7.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未见明显刺激作用。
8.过敏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
二、实例2样品检测结果1.干粉的粒径利巴韦林的粒径为3.23μm±0.92μm。载体乳糖的最大粒径为150μm,平均粒径为70μm至135μm。
2.干粉的流动性休止角为54°。
3.干粉的吸湿性相对增重5.4%。
4.含量均匀度±11.2%。
5.排空率98.3%。
6.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16.2%。
7.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未见明显刺激作用。
8.过敏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
三、实例3样品检测结果1.干粉的粒径利巴韦林的粒径为3.24μm±0.61μm。载体乳糖的最大粒径为2 00μm,平均粒径为100μm至190μm。
2.干粉的流动性休止角为46°。
3.干粉的吸湿性相对增重3.6%。
4.含量均匀度±13.5%。
5.排空率97.1%。
6.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18.3%。
7.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未见明显刺激作用。
8.过敏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
以上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靶向、高效、速效、安全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实例1利巴韦林 5g乳糖 20g灌装成1000粒3号胶囊二、实例2利巴韦林 5g乳糖 25g灌装成 1000粒3号胶囊三、实例3利巴韦林5g乳糖30g灌装成 1000粒3号胶囊上述实例中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取利巴韦林置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机中粉碎得到的粒径为1μm至5μm的超微干粉与经高速研磨粉碎得到的最大粒径小于200μm的乳糖载体用等量递增法混匀,填充3号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抗病毒感染药物利巴韦林超微粉与药用载体充分混匀后填充胶囊制备而成的须经专用给药装置给药后以干粉形式进入呼吸道的粘膜吸收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其特征在于利巴韦林的化学名称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8H12N4O5,分子量为24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其特征在于利巴韦林可通过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机、球磨或振动磨中研磨或超临界溶媒重结晶等方法制备粒径为0.1μm至10μm的超微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其特征在于药用载体为乳糖、甘露醇、木糖醇、葡萄糖、蔗糖、果糖、山梨醇、麦芽糖醇和氨基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其特征在于药用载体可通过高速研磨或溶媒重结晶等方法制备成粒径为10μm至200μm的微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其特征在于药物—载体混匀的干粉可以单剂量的形式置于干粉吸入装置的明胶或塑料胶囊内或泡罩内,或以储库的形式包含在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中。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利巴韦林置流化床超音速粉碎机中粉碎得到的粒径为0.1μm和10μm的超微粉与经高速研磨粉碎得到的粒径为10μm至200μm的载体微粉用等量递增法充分混匀后,填充3号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利巴韦林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是以利巴韦林超微粉与药用载体微粉充分混匀后填充胶囊制备而成的须经专用给药装置给药后以干粉形式进入呼吸道的粘膜吸收制剂,可使药物发挥靶向、高效、速效、安全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同时又具有使用、携带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剂量准确,无超剂量给药危险,对粘膜无刺激性,不含防腐剂及有机溶媒,无胃肠道降解作用,无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使利巴韦林的临床适应症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文档编号A61K9/14GK1457796SQ0312235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8日
发明者许军, 钱进, 李平, 彭红, 刘智, 刘孝乐 申请人: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