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一般车辆而言,若该车辆采用无段变速方式驱动,则于该车辆内必会组设有一无段变速机构。
[0003]请参阅图1系现有无段变速机构的剖视图,图1中的无段变速机构9包括一入力轴91、一驱动盘组92、一出力轴93、一传动盘组94、及一传动皮带95。其中,传动皮带95环绕于驱动盘组92与传动盘组94之间,驱动盘组92包括一驱动盘921、一滑动驱动盘922、一挡止盘923、及复数滚珠924,传动盘组94包括一传动盘941、一滑动传动盘942、及一传动盘弹簧943。传动盘941是同轴固设于出力轴93上,而滑动传动盘942则是同轴滑设于出力轴93上,另外,入力轴91耦合至一车辆引擎96。
[0004]因此,入力轴91可将车辆引擎96的旋转动力经由传动皮带95以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出力轴93,出力轴93的旋转动力再去驱动车辆的前轮或后轮(图未示)。且入力轴91的旋转可促使复数滚珠924以其离心力而顶推滑动驱动盘922沿入力轴91作轴向滑动,至于传动盘弹簧943则是以其弹力顶推滑动传动盘942,使滑动传动盘942可沿出力轴93作轴向滑动。
[0005]上述现有机械式V型皮带无段变速结构,多是利用调整如滚珠配重、传动盘弹簧的弹簧力量等参数,来达到所需的特定变速模式,因此,仅能设定单一变速模式。随着电控系统的发展,已开发出电控式V型皮带无段变速结构,其是直接将各个不同的变速模式设定于计算机中,以计算机直接控制,但由于此类系统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设定,才能够达到所需机能,成本自然相对提高许多。
[0006]针对上述仅能设定单一变速模式缺失,申请人先前提出的中国台湾第102120920「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专利申请案,请参阅图2、图3A及图3B,其分别为该专利案的不动压板平面图、可动压板的凸出部未插入不动压板的开槽的示意图以及可动压板的凸出部插入不动压板的开槽的示意图。其中,该专利案将的复数滚珠84设置于滑动驱动盘82与不动压板83之间,不动压板83设有复数开槽831,此处不动压板83的功能如同图1的无段变速机构的挡止盘923,可动压板85设置于不动压板83的外侧,其具有复数凸出部851,每一凸出部851可对应伸入每一开槽831,可动压板85由切换模块控制而可轴向移动,进而可改变可动压板85的轴向位置。此外,可动压板85的另一侧套设有一滚珠轴承86。
[0007]当可动压板85的复数凸出部851对应插入不动压板83的复数开槽831时,可动压板85的复数凸出部851轨道面凸出于不动压板83的轨道面,因不动压板83与可动压板85的凸出部851轨道面形状不相同,复数滚珠84此时沿可动压板85的凸出部851轨道面作轴向相对运动,且不同轴向位置具有不同变速模式。如图3A与图3B所示,可动压板85设定有两轴向位置,故具有二段变速模式。
[0008]前述中国台湾第102120920号专利案的二段变速模式切换机制是采取于不动压板83的滚珠84的轨道面上开设长型的开槽831,并通过开槽831插入可动压板85的凸出部851,作为滚珠84的轨道面,以此来达成两种变速模式。由于在原有滚珠84的轨道面切出开槽831,及以凸出部851作为滚珠84的新的轨道面,皆会使滚珠84作动接触面积比原来小,直接影响滚珠84的摩耗耐久性,另可动压板85的凸出部851插入不动压板83的开槽831处,也容易因引擎振动两者产生敲击声音,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通过采用四连杆机构达成多段变速模式,可增加驱动组件与挡止块的接触面积,提高驱动组件的耐久性,亦可大幅改善现有多段变速模式利用不动压板开设长型开槽配合可动压板的凸出部,于引擎运转时,可动压板与不动压板二者所产生相互敲击声音。
[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包括:一入力轴及一驱动盘组,驱动盘组包括一驱动盘、一滑动驱动盘、一不动压板以及复数驱动组件,驱动盘以及不动压板同轴固设于入力轴上,滑动驱动盘位于驱动盘与不动压板之间,并同轴滑设于入力轴上,当入力轴旋转时,可促使复数驱动组件以其离心力而顶推滑动驱动盘沿该入力轴作轴向滑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不动压板设有复数开孔,驱动盘组还包括一具有复数凸出销的可动压板、复数挡止块及连杆,可动压板设置于不动压板的外侧,并同轴滑设于入力轴上,可动压板的每一凸出销对应伸入不动压板的每一开孔,且每一凸出销的前端连接一挡止块,复数驱动组件设置于滑动驱动盘与复数挡止块之间,每一挡止块再通过一连杆与不动压板相连。此外,可动压板则与一切换模块相连接,以控制可动压板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可动压板的轴向位置。
[0011]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增加驱动组件与挡止块的接触面积,提高驱动组件的耐久性,亦可大幅改善可动压板与不动压板二者所产生相互敲击声音。
[0012]上述挡止块的二端可分别与可动压板的凸出销及连杆枢设连接,另连杆的二端则可分别与挡止块及不动压板枢设连接。因此,挡止块、连杆、不动压板与可动压板四个构件可相互枢设连接,因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其中,仅可动压板通过切换模块而可轴向移动,亦即可动压板的凸出销可轴向移动,进而可改变挡止块与驱动组件的接触位置及角度,达到具有不同变速模式的功能。
[0013]上述切换模块可包括一具有内螺牙的被驱动齿轮、一与被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一与驱动齿轮相连接的马达以及一具有一外螺牙的套筒。其中,套筒与可动压板连结,二者可一起轴向滑动,且通过外螺牙使套筒螺合于被驱动齿轮的内螺牙。因此,通过马达带动驱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被驱动齿轮旋转,被驱动齿轮通过内螺牙螺合于套筒的外螺牙,且被驱动齿轮于轴向上为固定不动,当被驱动齿轮旋转时可通过内、外螺牙的作用以驱动套筒做轴向位移,故通过套筒的移动即可带动可动压板于轴向上产生位移。
[0014]上述切换模块可采用马达、齿轮组及螺杆,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向位移。除此之外,亦可采用杠杆,电磁阀,线性滑轨等机构达成。
[0015]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还包括一滚珠轴承套设于可动压板的一套设部,并可邻接于套筒的内环面,以使套筒不与可动压板一起旋转。
[0016]另外,前述入力轴上可更套设一滚珠轴承邻接于被驱动齿轮的内环面,以使被驱动齿轮不与入力轴一起旋转。又,上述的复数驱动组件可为滚珠或滚柱之其一。
【附图说明】
[0017]图1系现有无段变速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2系现有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不动压板平面图。
[0019]图3A系现有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可动压板的凸出部未插入不动压板的开槽的示意图。
[0020]图3B系现有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可动压板的凸出部插入不动压板的开槽的示意图。
[0021]图4系本实用新型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图5系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A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6B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立体图。
[0025]图6C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7A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一的驱动组件未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
[0027]图7B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一的驱动组件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
[0028]图8A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二的驱动组件未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
[0029]图SB系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二的驱动组件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
[0030]【符号说明】
[0031]I 入力轴2驱动盘组
[0032]21 驱动盘22滑动驱动盘
[0033]23 不动压板231开孔
[0034]232 不动压板本体233不动压板肋块
[0035]24 驱动组件25可动压板
[0036]251 凸出销252套设部
[0037]26 挡止块27连杆
[0038]5 切换模块51被驱动齿轮
[0039]511 内螺牙52驱动齿轮
[0040]53 马达54套筒
[0041]541 外螺牙6滚珠轴承
[0042]7 滚珠轴承82滑动驱动盘
[0043]83 不动压板831开槽
[0044]84 滚珠85可动压板
[0045]851 凸出部86滚珠轴承
[0046]9 无段变速机构91入力轴
[0047]92 驱动盘组921驱动盘
[0048]922滑动驱动盘923挡止盘
[0049]924滚珠93出力轴
[0050]94传动盘组941传动盘
[0051]942滑动传动盘943传动盘弹簧
[0052]95传动皮带96车辆引擎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54]请参阅图4、图5及图6A、6B与6C,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局部放大剖视图及四连杆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立体图与分解图。本实施例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系组装于一机车上,包括:一入力轴1、一驱动盘组2、一切换模块5以及二滚珠轴承6,7ο驱动盘组2包括:一驱动盘21、一滑动驱动盘22、一不动压板23、一可动压板25、以及复数挡止块26、复数连杆27及复数驱动组件24。
[0055]本实施例的驱动盘21以及不动压板23同轴固设于入力轴I上,滑动驱动盘22位于驱动盘21与不动压板23之间,并同轴滑设于入力轴I上,复数驱动组件24设置于滑动驱动盘22与不动压板23之间,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24为滚珠。当入力轴I旋转时,可促使复数驱动组件24以其离心力而顶推滑动驱动盘22沿入力轴I作轴向滑动。
[0056]如图5所示,不动压板23设有复数开孔231,可动压板25具有复数凸出销251,可动压板25设置于不动压板23的外侧,并同轴滑设于入力轴I上,可动压板25的每一凸出销251分别对应伸入不动压板23的每一开孔231,且每一凸出销251的前端连接一挡止块26,复数驱动组件24设置于滑动驱动盘22与复数挡止块26之间,每一挡止块26再通过一连杆27与不动压板23相连,且可动压板25与切换模块5相连接,故切换模块5可控制可动压板25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可动压板25的轴向位置。
[005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C所示,不动压板23是由一不动压板本体232及三个不动压板肋块233所构成。另,不动压板23具有六个开孔231,相对应地,可动压板25具有六个凸出销251,连杆27、挡止块26及驱动组件24的数量皆为六个。此外,本实施例的四连杆机构的动作原理为:挡止块26的二端分别与可动压板25的凸出销251及连杆27枢设连接。另,连杆27的二端则分别与挡止块26及不动压板23枢设连接。因此,挡止块26、连杆27、不动压板23与可动压板25相互枢设连接形成一四连杆机构,仅有可动压板25可通过切换模块5的控制而轴向滑动,进而可使挡止块26与驱动组件24的接触位置及角度可变的。
[0058]此外,本实施例的切换模块5包括:一具有内螺牙511的被驱动齿轮51、一与被驱动齿轮51相啮合的驱动齿轮52、一与驱动齿轮52相连接的马达53,以及一具有一外螺牙541的套筒54,套筒54与可动压板25连结,二者可一起轴向滑动,且通过外螺牙541使套筒54螺合于被驱动齿轮51的内螺牙511。
[0059]在本实施例中,有一滚珠轴承6套设于可动压板25的套设部252,并邻接于套筒54的内环面,以使套筒54不与可动压板25 —起旋转。另外,本实施例的入力轴I上套设一滚珠轴承7邻接于被驱动齿轮51的内环面,可使被驱动齿轮51不与入力轴I 一起旋转。
[0060]本实施例的切换模块5的作动原理为:通过马达53带动驱动齿轮52旋转进而带动被驱动齿轮51旋转,被驱动齿轮51通过内螺牙511螺合于套筒54的外螺牙541,且被驱动齿轮52于轴向上为固定不动,当被驱动齿轮51旋转时可通过内、外螺牙511,541的作用以驱动套筒54做轴向位移,故通过套筒54的移动即可带动可动压板25于轴向上产生位移。
[0061]请参阅图7A与图7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一的驱动组件未顶推与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其作用方式为:切换模块5的马达53控制套筒54滑移,进而带动可动压板25于轴向上产生位移,当可动压板25滑移至此一位置,使挡止块26呈垂直顶推驱动组件24时,此时表示复数驱动组件24可以较小的离心力,即可顶推滑动驱动盘22沿入力轴I作轴向滑动。
[0062]请参阅图8A与图S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四连杆机构于模式二的驱动组件未顶推与顶推滑动驱动盘的示意图。当可动压板25滑移至此一位置,使挡止块26呈倾斜推驱动组件24时,此时表示复数驱动组件24需用较大的离心力,方可顶推滑动驱动盘22沿入力轴I作轴向滑动。模式二与模式一相较,可知仅需改变可动压板25的轴向位置,即可达成多段变速模式。
[0063]本实施例通过四连杆机构达成多段变速模式,可增加驱动组件24与挡止块26的接触面积,提高驱动组件24的耐久性,亦可大幅改善现有多段变速模式利用不动压板开设长型开槽配合可动压板的凸出部,于引擎运转时,可动压板与不动压板二者所产生相互敲击声音。
[0064]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包括:一入力轴及一驱动盘组,该驱动盘组包括一驱动盘、一滑动驱动盘、一不动压板以及复数驱动组件,该驱动盘以及该不动压板同轴固设于该入力轴上,该滑动驱动盘位于该驱动盘与该不动压板之间,并同轴滑设于该入力轴上,当该入力轴旋转时,可促使该复数驱动组件以其离心力而顶推该滑动驱动盘沿该入力轴作轴向滑动; 其特征在于:该不动压板设有复数开孔,该驱动盘组还包括一具有复数凸出销的可动压板,其设置于该不动压板的外侧,并同轴滑设于该入力轴上,该每一凸出销对应伸入该每一开孔,且该每一凸出销的前端连接一挡止块,该复数驱动组件设置于该滑动驱动盘与复数挡止块之间,该每一挡止块再通过一连杆与该不动压板相连,该可动压板与一切换模块相连接,以控制该可动压板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该可动压板的轴向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止块的二端分别与该凸出销及该连杆枢设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的二端分别与该挡止块及该不动压板枢设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止块、该连杆、该不动压板与该可动压板相互枢设连接形成一四连杆机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止块与该驱动组件的接触位置及角度系可变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切换模块包括一具有内螺牙的被驱动齿轮、一与该被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一与该驱动齿轮相连接的马达、以及一具有一外螺牙的套筒,该套筒与该可动压板连结,二者可一起轴向滑动,且通过该外螺牙使该套筒螺合于该被驱动齿轮的该内螺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滚珠轴承套设于该可动压板的一套设部,并邻接于套筒的内环面,以使该套筒不与该可动压板一起旋转。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滚珠轴承套设于该入力轴,并邻接于被驱动齿轮的内环面,以使该被驱动齿轮不与该入力轴一起旋转。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为滚珠或滚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包括:一入力轴、一驱动盘组及一切换模块。驱动盘组包括:固设于入力轴的一驱动盘及一不动压板、一滑动驱动盘、一可动压板、复数挡止块、连杆及驱动组件。其中,不动压板设有复数开孔,可动压板具有复数凸出销,每一凸出销对应伸入每一开孔,且每一凸出销的前端连接一挡止块,复数驱动组件设置于滑动驱动盘与复数挡止块之间,每一挡止块再通过一连杆与不动压板相连,可动压板则与切换模块相连接以控制可动压板轴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增加驱动组件与挡止块的接触面积,提高驱动组件的耐久性。
【IPC分类】F16H63/30, F16H61/28, F16H9/18
【公开号】CN204647187
【申请号】CN201520241424
【发明人】陈韦佑, 余均哲, 叶书羽, 周明选, 陆伟铭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