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可调避震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可依地形所需,调整液压油的阻尼大小,以使原厂车辆能够平稳行驶于各地形路段的创新阻尼可调避震器。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5所示,为现有原厂的汽车避震器,主要于其和车轮轴相接的油管7内注有液压油,再于油管7内组设活塞8,并于活塞8接设活塞杆9,且使活塞杆9另一端凸伸出油管7外,以与车底盘相组接,借此,当原厂汽车行经路面颠簸处,受到震动时,活塞杆9便会连动活塞8作动,利用液压油缓冲,以降低震动的频率与幅度,达到避震的效果。
[0003]当原厂汽车在市区行进时,由于柏油路面的铺设,道路状况较为平坦,汽车所受到的震动亦较小,而通过现有的原厂避震器的缓冲作用,尚可以将此小幅震动予以消除。
[0004]然而,当原厂汽车行至郊区时,由于郊区的道路往往较为崎曲颠簸,此时,原厂汽车行进于此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该阻尼较小较柔软的原厂避震器,反而会因为路面震动起伏幅度过大,而随着上、下震荡摆动,造成震动频率的加剧,以致无法发挥避震的功效,导致乘坐于原厂车辆的驾驶者及乘客感觉极大的不舒适感,而失去了原厂车辆应具备的高乘坐舒适质量及价值感。
[0005]于是,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原厂汽车避震器无法因应路况,调整阻尼的大小,造成只适于市区平坦路面行驶,于至郊区颠簸路面即失去避震功能的缺失,乃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原厂汽车避震器作更新的研发改良,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为一种可依地形所需,调整液压油的阻尼大小,以使原厂汽车可以平稳行驶于各地形路段的创新避震器技术。
[0007]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人乃设计如下阻尼可调避震器,所述阻尼可调避震器包含:一活塞杆,于所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主体的通孔穿接调节杆,于所述调节杆的调节杆主体上端组接握钮,于所述调节杆主体底端组设锥杆,所述锥杆的锥头部插设于所述通孔底侧成形的流道内,于所述活塞杆主体侧面穿设一与所述流道相通的透孔;一活塞,组接于所述活塞杆底端;一缸体,于所述缸体的中空部内设有液压油,所述活塞及部分所述活塞杆组装于所述缸体内。
[0008]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握钮和所述调节杆主体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底端抵设于所述调节杆主体,于所述轴套上端凹设一多边形槽,所述握钮设有突露出所述活塞杆主体的握部,所述握部连接有连杆,且于所述连杆上成形多边形段,所述多边形段能与所述轴套的多边形槽插设组接,所述轴套周壁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能与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内壁进一步成形的内螺纹段相螺接。
[0009]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握钮和所述活塞杆主体之间设有组立座,所述握钮成形有突露出活塞杆主体的握部,所述握部连接与所述调节杆主体相接的连杆,所述握部底侧设有容孔,于所述容孔内依序设有弹性体及滚珠,所述组立座中心设有一供所述握钮的连杆穿设的穿孔,于所述组立座端部位于所述穿孔周侧设有多个供所述滚珠嵌设于内的嵌孔。
[0010]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锥杆的锥头部与所述流道之间组设有弹性件。
[0011]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锥杆上进一步套设有垫圈。
[0012]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底侧进一步组设有节流座,所述流道贯穿成形于所述节流座中心。
[0013]如上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中,所述避震器进一步设有外油管,所述缸体、所述活塞与部分所述活塞杆能组装于所述外油管的中空部内。
[0014]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的特点和优点是:
[0015]该阻尼可调避震器的活塞杆主要由活塞杆主体及调节杆所组成;其中:该活塞杆主体由中心贯穿一通孔,并使通孔上、下端成形内螺纹段,再使通孔下端内螺纹段螺接节流座,且使该节流座中心贯穿流道,另于活塞杆主体侧面穿设一透孔,以与流道相通;该调节杆包含依序组装入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内的弹性件、锥杆、调节杆主体、轴套、组立座及握钮,该握钮主要成形有握部与多边形段;又使轴套于其周壁成形有外螺纹段,以与活塞杆主体通孔上端成形的内螺纹段相螺接,再使轴套中心设一多边形槽,以与握钮其连杆上所成形的多边形段对应组设;再使调节杆主体上端与轴套底端相抵设,另使调节杆主体底端与锥杆上端相抵接,而锥杆的底端锥头部则套设有弹性件,并使弹性件另一端抵设于节流座,且使锥头部穿入流道内。
[0016]借此,即可依地形所需,调整调节杆的锥头部深入流道的程度,以进一步调整液压油流经流道的阻尼大小,据此,以使原厂汽车能够平稳行驶于各地形路段,而突显出原厂汽车应有的乘坐舒适性及价值感。
【附图说明】
[00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活塞杆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活塞杆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的剖视图;
[0022]图5是现有的避震器的剖视图。
[0023]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
[0025]I 活塞杆主体 11通孔
[0026]12内螺纹段13内螺纹段
[0027]14节流座141流道
[0028]15透孔2 调节杆
[0029]21弹性件22锥杆
[0030]221锥头部222垫圈
[0031]23调节杆主体24轴套
[0032]241外螺纹段242多边形槽
[0033]25组立座251端头
[0034]252外螺纹段253穿孔
[0035]254扣环255嵌孔
[0036]26握钮261握部
[0037]262连杆263多边形段
[0038]264卡沟265容孔
[0039]266弹性体267滚珠
[0040]3活塞杆4活塞
[0041]5缸体6外油管
[0042]现有
[0043]7油管8活塞
[0044]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5]而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揭露的附图及图号:
[0046]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该原厂阻尼可调避震器的活塞杆3主要由活塞杆主体I及调节杆2所组成;其中:
[0047]该活塞杆主体1,由中心贯穿一通孔11,并使通孔11上端、下端分别成形内螺纹段12、13,再使通孔11下端的内螺纹段13螺接节流座14,且使该节流座14的中心贯穿流道141,另于活塞杆主体I侧面穿设一透孔15,以与流道141相通;
[0048]该调节杆2,包含依序组装入活塞杆主体I的通孔11内的弹性件21、锥杆22、调节杆主体23、轴套24、组立座25及握钮26,该握钮26主要成形有一握部261,并于握部261连伸有连杆262,再使连杆262底端设为多边形段263,又使连杆262位于多边形段263上方成形卡沟264,再使握钮26的握部261底面设有容孔265,以供弹性体266及一滚珠267依序组设于内;
[0049]另使组立座25的端头251连伸一外螺纹段252,以与活塞杆主体I的通孔11上端成形的内螺纹段12相螺接,又于组立座25中心设一穿孔253,以供握钮26的连杆262穿设于内,并使连杆262的卡沟264与位于组立座25下方的扣环254相扣设,而使组立座25与握钮26组装为一体,再使组立座25的端头251位于穿孔253周侧设有多个嵌孔255,以供滚珠267嵌设于内;
[0050]又使轴套24于其周壁成形有外螺纹段241,以与活塞杆主体I的通孔11上端成形的内螺纹段12相螺接,再使轴套24中心设一多边形槽242,以与握钮26的连杆262上所成形的多边形段263对应组设;
[0051]再使调节杆主体23
上端与轴套24底端相抵设,另使调节杆主体23底端与锥杆22上端相抵接,而锥杆22的底端锥头部221则套设有弹性件21,并使弹性件21另一端抵设于节流座14,且使锥头部221穿入流道141内,再于锥杆22上套设有垫圈222。
[0052]据此,当组装使用时,请一并参阅图3、图4所示,将活塞杆主体I及调节杆2先行组装成活塞杆3,再将活塞4组接于活塞杆3底端,然后,将已相组接的活塞杆3及活塞4组装入已填装有液压油的缸体5中,再将缸体5、活塞4与活塞杆3装入外油管6内,以组装成形避震器;
[0053]然后,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厂避震器的外油管6与原厂汽车的车轮轴相组接,另活塞杆3则与原厂汽车的车底盘相组设,并使其握钮26部分凸伸出原厂汽车车底盘夕卜,以供使用者旋转调节;
[0054]于此,当原厂汽车行驶于市区路面时,由于市区路面较为平坦少颠簸,因此,可以将避震器调整至低阻尼较为柔软的状态,此时,当原厂汽车行经路面些许不平整处时,所产生的震动即会在避震器的缓冲下被吸收,而使得乘坐于原厂汽车内的使用者,不致感觉到车体震动的不舒适感;
[0055]而当原厂汽车行驶进郊区或山路等路况较颠簸的地区时,则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原厂避震器调整至高阻尼的状态,于实施上,转动握钮26,以使握钮26带动相组接的轴套24转动,而转动中的轴套24通过其周壁成形的外螺纹段241与活塞杆主体I的通孔11所设的内螺纹段12产生螺转并旋进的动作,以将组装于轴套24下方的调节杆主体23往下抵推,随着调节杆主体23往下移位,接设于调节杆主体23底端的锥杆22,亦往下位移,而使其锥头部221越往节流座14的流道141深入,而使节流座14的流道141与锥杆22的锥头部221的间隙越为缩减,如此一来,便可使液压油流经节流座14的流道141的阻力增加,而调高避震器的阻尼数,使原厂汽车在行驶经过凹凸不平的颠簸路段时,因为避震器阻尼数增加,车体即较不会随着颠簸路面而起伏摆动,而使乘坐于原厂汽车内的使用者可以在原厂汽车行经郊区或山区颠簸路面时,仍感觉乘坐的舒适性,而突显出原厂汽车应有的价值感。
[0056]再者,当汽车要常于市区行驶时,便可将避震器调为正常状态,而反向旋转握钮26,此时,握钮26便会带动轴套24于活塞杆主体I的通孔11内螺旋并往上位移,而抵设于轴套24底端的调节杆主体23及锥杆22即会在位于底部的弹性件21抵推下往上移位,而使锥杆22的锥头部221较为抽离节流座14的流道141,使节流座14的流道141与锥头部221的间隙加大,使流通过节流座14的流道141的液压油阻力降低,在此低阻尼状态下,避震器即可有效吸收路面传递而来的微小震动。
[0057]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握钮26通过位于其底部的滚珠267与组立座25端头251的嵌孔255的掣动,即可避免握钮26因震动等因素而发生不当转动,另当使用者施力转动握钮26时,便会带动位于其底部的滚珠267作动,在抵撑于滚珠267上的弹性体266的伸缩下,滚珠267即可以由组立座25的一嵌孔255往另一嵌孔255移动,并发出到位的声响,如此,使用者亦可由此声响数得知旋转握钮26带动调节杆2升降的幅度。
[0058]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59]1.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可以依地形所需,做阻尼的调整,当行经郊区及山路等颠簸路段时,即可调节调整杆,增加液压油流经流道的阻力,降低汽车车体受到剧烈震动的共振现象,而使汽车行经郊区及山路颠簸路段时更为平稳,达到现有原厂车辆的避震器所无法达到的良好避震功能,据此,以突显出原厂汽车应有的乘坐舒适性及价值感。
[0060]2.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避震器使握钮借助其底部滚珠与组立座端头的嵌孔的掣动,以避免握钮因震动等因素而不当转动,并于握钮旋转时,滚珠亦会位移至另一嵌孔,并发出到位的声响,使用者即可由此声响数得知旋转握钮带动调节杆升降的幅度。
[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主权项】
1.一种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可调避震器包含: 一活塞杆,于所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主体的通孔穿接调节杆,于所述调节杆的调节杆主体上端组接握钮,于所述调节杆主体底端组设锥杆,所述锥杆的锥头部插设于所述通孔底侧成形的流道内,于所述活塞杆主体侧面穿设一与所述流道相通的透孔; 一活塞,组接于所述活塞杆底端; 一缸体,于所述缸体的中空部内设有液压油,所述活塞及部分所述活塞杆组装于所述缸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握钮和所述调节杆主体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底端抵设于所述调节杆主体,于所述轴套上端凹设一多边形槽,所述握钮设有突露出所述活塞杆主体的握部,所述握部连接有连杆,且于所述连杆上成形多边形段,所述多边形段能与所述轴套的多边形槽插设组接,所述轴套周壁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能与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内壁进一步成形的内螺纹段相螺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握钮和所述活塞杆主体之间设有组立座,所述握钮成形有突露出活塞杆主体的握部,所述握部连接与所述调节杆主体相接的连杆,所述握部底侧设有容孔,于所述容孔内依序设有弹性体及滚珠,所述组立座中心设有一供所述握钮的连杆穿设的穿孔,于所述组立座端部位于所述穿孔周侧设有多个供所述滚珠嵌设于内的嵌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锥杆的锥头部与所述流道之间组设有弹性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杆上进一步套设有垫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底侧进一步组设有节流座,所述流道贯穿成形于所述节流座中心。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进一步设有外油管,所述缸体、所述活塞与部分所述活塞杆能组装于所述外油管的中空部内。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进一步于所述锥杆的锥头部与所述流道之间组设有弹性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杆上进一步套设有垫圈。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底侧进一步组设有节流座,所述流道贯穿成形于所述节流座中心。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进一步设有外油管,所述缸体、所述活塞与部分所述活塞杆能组装于所述外油管的中空部内。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底侧进一步组设有节流座,所述流道贯穿成形于所述节流座中心。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进一步设有外油管,所述缸体、所述活塞与部分所述活塞杆能组装于所述外油管的中空部内。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杆上进一步套设有垫圈。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进一步设有外油管,所述缸体、所述活塞与部分所述活塞杆能组装于所述外油管的中空部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阻尼可调避震器,主要使避震器的活塞杆主体的通孔内穿接调节杆,并于调节杆主体上端组接握钮,另于调节杆主体底端组设锥杆,并使锥杆的锥头部插设于通孔底侧成形的流道内,再于活塞杆主体侧面穿设一透孔,以与流道相通,借此,即可依地形所需,调整调节杆的锥头部深入流道的程度,以进一步调整液压油流经流道的阻尼大小,据此,以使原厂汽车能够平稳行驶于各地形路段,而突显出原厂汽车应有的乘坐舒适性及价值感。
【IPC分类】F16F9/44
【公开号】CN204647126
【申请号】CN201520282544
【发明人】翁淑萍
【申请人】玛亚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