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鼓式制动器,具体为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制动俗称刹车,在工作原理上分为外涨式、内抱式、蝶式等,制动系统分为空气压力式、液压压力式、机械式等,制动器主要运用在车辆上,是一种安全装置,车辆在行驶中依靠制动器来减速和停车,是车辆在制造和使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0003]目前,汽车在制造时主要配置是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和蝶式制动器,其中外涨式鼓式制动器主要应用在各种载重车辆上和各种小型车辆上,各种载重车辆在空驶中紧急制动时效果比较理想,而车辆在满载货物后,如果在行驶中采取紧急制动,则制动效果就不理想,表现在制动距离太长,车辆满载货物后在行驶中紧急制动时距离是空驶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距离的3-4倍,因此载重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多,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与经济也带来了严重损失。
[0004]随着本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宄人员为了使车辆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性能,在制动器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效果还不理想,原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现有外涨式鼓式制动器所存在的根本原因。现在大中型载重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上装配的是空气压力式外涨鼓式制动器,小型货车、小轿车上装配的是液压压力式外涨鼓式制动器。现以空气压力式外涨鼓式制动器为例来说明现有鼓式制动器的缺陷,公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由制动盘、制动鼓、制动蹄、摩擦片、制动分泵、凸轮轴、回位弹簧、偏心支销等组成,制动盘安装在车轴的固定位置上,是固定不动的,上面装有制动蹄、凸轮轴等张开装置以及回位弹簧、偏心支销,承受制动时的旋转扭力,每一个制动盘上有一对制动蹄,摩擦片铆固在制动蹄上形成一体,制动蹄是半圆形,两个为一组,形成一个圆周,制动鼓安装在各桥的输出轴法兰头上,随车轮一起旋转。制动时,凸轮轴在制动分泵的推动下形成转动,凸轮轴转动时使制动蹄向外涨动,此时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内壁接触,在制动蹄外涨力的作用下,使摩擦片与制动鼓内壁产生触力形成制动,制动的强度大小,取决于制动蹄的外涨力大小。
[0005]外涨式制动器在制动时凸轮轴推动制动蹄的一端(即自由端)向外涨动,压迫外侧制动鼓,制动鼓的内壁与摩擦片摩擦,产生阻力以形成制动,逐步使车辆减速,迫使车轮停止转动,而制动蹄的另一端是固定在偏心支销上,在制动时只能转动而不能产生涨动,因此,在靠近凸轮轴方向的摩擦片与制动鼓接触面积比较大,所受外涨力也比较大,而靠近偏心支销方向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直至为零,所受外涨力也就越来越小,直至为零,由此可看出传统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在制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也同时减少,所以车辆满载货物后在行驶中紧急制动时距离较长,同时也会造成制动蹄自由端的摩擦片磨损大部分后,其定位后端的摩擦片只是摩擦很小一部分,摩擦不一,从而看出传统的鼓式制动器制动的摩擦面不均匀,易造成摩擦片频繁更换,提高了车辆的维修成本,而且当用户紧急刹车时,制动蹄仅自由端强制压迫制动鼓,制动不可靠,刹车距离长、行车不安全,这就是现有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在制动时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存在制动不可靠、刹车距离长、行车不安全以及摩擦片频繁更换而造成车辆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
[0007]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对称设置在制动盘上的上制动蹄、下制动蹄以及柳固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上、下制动蹄的一端是与凸轮轴或液压分泵接触的自由端,上、下制动蹄之间设有回位弹簧,还包含安装在各桥输出轴上的制动鼓,上、下制动蹄的中部分别设有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分别与上制动臂和下制动臂的一端连接,上制动臂和下制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偏心支销或支销连接,上、下制动蹄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向榫柱,导向榫柱上端设有回位弹簧螺杆,回位弹簧螺杆分别穿设过上、下制动臂,并在上面套有螺杆回位弹簧。
[0008]所述的制动臂包括弧形的制动臂柱,制动臂柱一端设有与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连接的连接销孔,制动臂柱另一端设有可穿设回位弹簧螺杆的回位弹簧螺杆过孔,回位弹簧螺杆过孔外侧设有回位弹簧座,制动臂柱设有回位弹簧螺杆过孔的一端还设有支销套体,支销套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支销的支销套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在原有的制动器的制动蹄上增加了一个制动臂,制动臂一端与制动蹄连接,另一端与制动盘上的支销连接。制动时,原有结构的凸轮轴在分泵的推动下开始工作。驱动制动蹄的一端(自由端)向外涨动,此时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内壁开始接触。当制动蹄向外涨动力超过制动蹄上回位弹簧的拉力时,制动蹄与制动臂以连接座上的连接销为中心产生曲折,制动蹄与制动臂开始分离。制动蹄在制动臂所处的势能推动下向外涨动,使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内壁接触。此时上、下制动蹄全面进入同步制动状态。制动蹄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制动臂的势能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导向榫柱方向的制动蹄向外涨动,二是在向外涨动的同时让制动蹄的整体向支销方向移动。在制动时,制动臂与凸轮轴会产生反向力,制动臂在反向力的作用下推动制动蹄向外涨动,制动鼓内壁受摩擦片压迫时产生触力而形成制动。制动效果强弱取决于制动时压力高低,制动压力越高,制动效果越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制动时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内壁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靠近支销方向的制动蹄在制动时由原来没有向外涨动力变为有向外涨动力。因此在制动时,摩擦片与制动鼓内壁基本都能接触到,制动蹄的两端所产生的外涨力也基本平衡,所以在制动时制动效果能得到显著提高,缩短了制动距离,提高了行驶中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解决了现有外涨式鼓式制动器所存在的制动效果不好,行车制动距离较长,车辆在行驶中安全性能不可靠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制动臂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上制动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输出轴,2-上制动蹄,3-摩擦片,4-回位弹簧,5-凸轮轴,6-下制动蹄,
7-下连接座,8_销孔,9_下制动臂,10-螺杆回位弹費,11_制动鼓,12-导向禪柱,13-支销,
14-回位弹簧螺杆,15-上制动臂,16-上连接座,101-制动臂柱,102-支销套孔,103-支销套体,104-回位弹簧座,105-回位弹簧螺杆过孔,106-连接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对称设置在制动盘上的上制动蹄2、下制动蹄6以及铆固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3,上、下制动蹄的一端是与凸轮轴5或液压分泵接触的自由端,上、下制动蹄之间设有回位弹簧4,还包含安装在各桥输出轴I上的制动鼓,上、下制动蹄的中部分别设有上连接座16和下连接座7,上连接座16和下连接座7分别与上制动臂15和下制动臂9的一端连接,上制动臂15和下制动臂9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偏心支销或支销13连接,上、下制动蹄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向榫柱12,导向榫柱12上端设有回位弹簧螺杆14 (见图3),回位弹簧螺杆14分别穿设过上、下制动臂,并在上面套有螺杆回位弹簧10。
[0016]如图2所示,所述的上制动臂15和/或下制动臂9包括弧形的制动臂柱101,制动臂柱101 —端设有与上连接座16/下连接座7连接的连接销孔106,制动臂柱101另一端设有可穿设回位弹簧螺杆的回位弹簧螺杆过孔105,回位弹簧螺杆过孔105外侧设有回位弹簧座104,制动臂柱101设有回位弹簧螺杆过孔的一端还设有支销套体103,支销套体103上设有用于连接支销的支销套孔102。
【主权项】
1.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对称设置在制动盘上的上制动蹄(2)、下制动蹄(6)以及铆固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3),上、下制动蹄的一端是与凸轮轴(5)或液压分泵接触的自由端,上、下制动蹄之间设有回位弹簧(4),还包含安装在各桥输出轴(I)上的制动鼓,其特征在于:上、下制动蹄的中部分别设有上连接座(16)和下连接座(7),上连接座(16)和下连接座(7)分别与上制动臂(15)和下制动臂(9)的一端连接,上制动臂(15)和下制动臂(9)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偏心支销或支销(13)连接,上、下制动蹄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向榫柱(12),导向榫柱(12)上端设有回位弹簧螺杆(14),回位弹簧螺杆(14)分别穿设过上、下制动臂,并在上面套有螺杆回位弹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臂(15)和/或下制动臂(9)包括弧形的制动臂柱(101 ),制动臂柱(101) —端设有与上连接座(16)/下连接座(7)连接的连接销孔(106),制动臂柱(101)另一端设有可穿设回位弹簧螺杆的回位弹簧螺杆过孔(105),回位弹簧螺杆过孔(105)外侧设有回位弹簧座(104),制动臂柱(101)设有回位弹簧螺杆过孔的一端还设有支销套体(103),支销套体(103)上设有用于连接支销的支销套孔(1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鼓式制动器,具体为一种同步外涨式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对称设置在制动盘上的上制动蹄、下制动蹄以及铆固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上、下制动蹄的一端是与凸轮轴或液压分泵接触的自由端,上、下制动蹄之间设有回位弹簧,还包含安装在各桥输出轴上的制动鼓,上、下制动蹄的中部分别设有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分别与上制动臂和下制动臂的一端连接,上制动臂和下制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偏心支销或支销连接,上、下制动蹄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向榫柱,导向榫柱上端设有回位弹簧螺杆,回位弹簧螺杆分别穿设过上、下制动臂,并在上面套有螺杆回位弹簧。
【IPC分类】F16D51/24
【公开号】CN204647067
【申请号】CN201520304603
【发明人】杨胜军
【申请人】杨胜军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