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血细胞分离袋检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血细胞分离袋如图1所示,在分离袋袋体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软管连接板2、第二软管连接板7,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板2与第一软管1连接,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板7与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连接。
[0003]在进行血细胞采集操作时,将血细胞分离袋安装在袋式血细胞分离器上的离心舱内,并与袋式血细胞分离器的监控系统和收集系统相连。在离心分离过程中,血细胞分离袋需要伴随离心舱高速旋转运动,袋式血细胞分离器就是利用高速离心的原理来分离出需要的血细胞产品。但是,血细胞分离袋在离心过程中因受到袋内血液的挤压,很容易产生破袋等不良情形,从而导致血细胞分离产品及血源的浪费。当血细胞分离袋发生破袋等不良情形时,究竟是血细胞分离袋在分离操作之前就存在破袋等不良情形?还是血细胞分离袋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破袋等不良情形?将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进行离心分离操作之前,很有必要对血细胞分离袋进行检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及方法,不仅操作容易,检漏效率高,而且检漏结果的可靠性高。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包括夹具外壁、夹具内壁和底板,所述夹具外壁、夹具内壁均固定连接在底板同一侧,且由夹具外壁与夹具内壁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环形容纳槽,在夹具内壁上开设第一卡口、第二卡口。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的夹具内壁上设置止位台阶。
[000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卡口和/或第二卡口的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夹具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口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在第二卡口内设置软管整形凸起,所述软管整形凸起与位于第二卡口一侧的限位挡板组成L形软管整形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的夹具内壁外侧设置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覆盖第二卡口。
[0010]优选地,所述的夹具内壁外侧设置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覆盖第一卡口。
[0011]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邻两端分别与夹具内壁、底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的底板上开设定稳通孔。
[0013]—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0014]第1步,将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安装到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上,并使血细胞分离袋的袋体部置于环形容纳槽中,血细胞分离袋两端的软管分别卡入第一卡口、第二卡口中;
[0015]第2步,预留血细胞分离袋的一个软管引出口不封闭,其余的软管引出口均封闭,将带有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
[0016]第3步,从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压缩空气,观察水槽中有无气泡溢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判定为不合格品;如果无气泡冒出,判定为合格品Ο
[0017]优选地,所述第3步中,从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50KPa-120KPa的压缩空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血细胞分离袋进行检漏时,可以直接将血细胞分离袋的袋体部安置在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上的环形容纳槽中,而血细胞分离袋两端的软管则可以分别卡入第一卡口、第二卡口中,并预留血细胞分离袋的一个软管引出口不封闭,其余的软管引出口均封闭;操作人员直接将带有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通过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压缩空气,观察水槽中有无气泡溢出即可快速判定血细胞分离袋是否为合格品。整个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结构简单,检漏操作方便、安全,从而提高了血细胞分离袋的检漏效率,并保证检漏结果的可靠性。其中,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上的环形容纳槽还可以限定血细胞分离袋通气后的膨胀空间,从而能有效地避免血细胞分离袋在通气检漏时由于过度膨胀而弓I起袋体变形等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常见的血细胞分离袋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发明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的主视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的俯视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方法的原理图。
[0023]图中标记:1-第一软管,2-第一软管连接板,3-分离袋袋体,4-第二软管,5-第三软管,6-第四软管,7-第二软管连接板,8-夹具外壁,9-夹具内壁,10-容纳槽,11-底板,12-支撑板,13-定稳通孔,14-支撑脚,15-限位挡板,16-第--^口,17-第二卡口,18-软管整形凸起,19-第一平面,20-止位台阶,21-第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如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主要包括夹具外壁8、夹具内壁9和底板11,所述的夹具外壁8、夹具内壁9均固定连接在底板11的上端面,由所述夹具外壁8与夹具内壁9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环形的容纳槽10,在夹具内壁9上开设第一卡口 16和第二卡口 17。
[0026]常见的血细胞分离袋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分离袋袋体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软管连接板2、第二软管连接板7,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板2与第一软管1连接,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板7与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连接。利用上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可以对如图1所示的血细胞分离袋进行通气检漏,其具体的检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第1步,将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安装到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上;其中,所述血细胞分离袋的袋体3置于环形容纳槽10中,血细胞分离袋上的第一软管1卡入第一^^口 16中,血细胞分离袋上的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则卡入第二卡口 17中,第一软管连接板2覆盖第一卡口 16,第二软管连接板7覆盖第二卡口 17,如图4所示。
[0028]第2步,预留血细胞分离袋的一个软管引出口不封闭,其余的软管引出口均封闭,将带有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预留血细胞分离袋上的第一软管1的引出口不封闭,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的引出口则均封闭。
[0029]第3步,从第一软管1的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压缩空气,血细胞分离袋随之充气膨胀,由于环形容纳槽10对血细胞分离袋的膨胀空间进行了限制,当通气一定时间后,观察水槽中有无气泡溢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则可判定该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为不合格品;如果无气泡冒出,则可判定该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为合格品。
[0030]考虑到血细胞分离袋在离心分离过程中需要伴随血细胞分离器的离心舱高速旋转运动,在此过程中,血细胞分离袋因受到袋内血液的挤压而容易产生破袋等不良情形,因此,有必要对血细胞分离袋的抗破裂强度进行事先判断,以准确判断血细胞分离袋在离心分离过程中发生破袋等不良情形时的真正原因。为此,在对血细胞分离袋进行检漏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一软管1的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50KPa-120KPa的压缩空气,这样
就实现了通过血细胞分离袋的检漏过程来模拟血细胞分离袋在实际的离心分离过程中的安装及袋体内部压力,从而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血细胞分离袋在离心分离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破袋等不良情形是发生在离心分离操作之前,还是发生在离心分离操作过程中,进而为血细胞分离袋产品的可靠性判定和保证离心分离操作安全、可靠地进行提供了判断依据。
[0031]在血细胞分离袋充气膨胀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软管连接板2与第二软管连接板7之间发生移位干涉,可以在第一卡口 16与第二卡口 17之间的夹具内壁9外侧设置止位台阶20,所述的止位台阶20可以是由夹具内壁9直接冲压而成,也可以由夹具内壁9通过模具成型而成,也即,所述止位台阶20与夹具内壁9是一体化成型结构,如图3、图4所示。为了保证充气顺利进行,同时保证第一软管1、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均能够充分地充气膨胀,可以在第一卡口 16、第二卡口 17的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15,所述限位挡板15与夹具内壁9内侧固定连接,在夹具内壁9外侧分别设置第一平面19和第二平面21,所述第一平面19、第二平面21分别位于止位台阶20两端,且第一平面19覆盖第二卡口 17,第二平面21覆盖第一卡口 16,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板2与第二平面21接触,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板7与第一平面19接触,如图3、图4所示。通过设置限位挡板15、第一平面19、第二平面21可以使得第一软管1、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均能保持一定长度的伸直状态,以保证血细胞分离袋的各部分均得以充分地充气,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血细胞分离袋检漏结果的可靠性。
[0032]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均是卡入到同一个第二卡口 17中,为了防止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相互之间因发生挤压而影响充气,可以在第二卡口 17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15,并在第二卡口 17内设置软管整形凸起18,所述软管整形凸起18可以是在夹具内壁9上预留一部分而形成,其与位于第二卡口 17左侧的限位挡板15之间组成L形软管整形结构。当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中充气后,通过软管整形凸起18可以使得充气中的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顺着软管整形凸起18端部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的自动排列整形,以保证血细胞分离袋的各部分均得以充分地充气。其中,所述的软管整形凸起18的端部设置为弧形过渡部,既能增加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顺着软管整形凸起18端部滑动的顺畅性,同时又能增加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与软管整形凸起18端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对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和第四软管6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33]在进行血细胞分离袋的检漏操作时,需要将带有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为此,可以在底板11底部固定连接3个支撑脚14,所述3个支撑脚14呈三角形结构布置,同时,在底板11上开设圆形的定稳通孔13,如图2所示,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既便于搬运操作,又能保证检漏装置整体在水槽中的定位稳定性,同时还能减轻水的浮力对血细胞分离袋、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漏结果的可靠性。当血细胞分离袋充气后,由于检漏装置上的环形容纳槽10对血细胞分离袋的膨胀空间进行了限定,因此,检漏装置可能因夹具外壁8、夹具内壁9同时受到血细胞分离袋的膨胀作用力而发生变形。为了提高检漏装置的抗变形性能,可以在上述的检漏装置上增加设置若干个支撑板12,所述的支撑板12相邻两端分别与夹具内壁9、底板11固定连接,如图2、图
3、图4所示,其中的环形容纳槽10还能有效地避免血细胞分离袋在通气检漏时由于过度膨胀而引起袋体变形等风险。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外壁(8)、夹具内壁(9)和底板(11),所述夹具外壁(8)、夹具内壁(9)均固定连接在底板(11)同一侧,且由夹具外壁(8)与夹具内壁(9)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环形容纳槽(10),在夹具内壁(9)上开设第一卡口(16)、第二卡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16)与第二卡口(17)之间的夹具内壁(9)上设置止位台阶(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口(16)和/或第二卡口(17)的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15),所述限位挡板(15)与夹具内壁(9)之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口(17)两侧设置两块相对而立的限位挡板(15),在第二卡口(17)内设置软管整形凸起(18),所述软管整形凸起(18)与位于第二卡口(17) —侧的限位挡板(15)组成L形软管整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内壁(9)外侧设置第一平面(19),所述第一平面(19)覆盖第二卡口(17)。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内壁(9)外侧设置第二平面(21),所述第二平面(21)覆盖第一卡口(16)。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相邻两端分别与夹具内壁(9)、底板(11)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1)上开设定稳通孔(13)。9.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将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安装到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上,并使血细胞分离袋的袋体部置于环形容纳槽(10)中,血细胞分离袋两端的软管分别卡入第一卡口(16)、第二卡口(17)中; 第2步,预留血细胞分离袋的一个软管引出口不封闭,其余的软管引出口均封闭,将带有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 第3步,从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压缩空气,观察水槽中有无气泡溢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判定为不合格品;如果无气泡冒出,判定为合格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中,从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50KPa-120KPa的压缩空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细胞分离袋检漏装置及方法,所述检漏装置包括夹具外壁、夹具内壁和底板,所述夹具外壁、夹具内壁均固定连接在底板同一侧,且由夹具外壁与夹具内壁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环形容纳槽,在夹具内壁上开设第一卡口、第二卡口。所述检漏方法采用上述检漏装置进行,首先,将待检漏的血细胞分离袋安装到检漏装置上,然后,只保留血细胞分离袋的一个软管引出口不封闭,将检漏装置连同血细胞分离袋整体放入水槽中,最后,从预留的血细胞分离袋的那个软管引出口向血细胞分离袋中通入压缩空气,观察水槽中有无气泡溢出。利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完成血细胞分离袋的检漏,具有操作容易、检漏效率高、检漏结果可靠等突出优点。
【IPC分类】G01M3/10
【公开号】CN105486463
【申请号】CN201610023525
【发明人】徐鹏, 李飞, 胡波, 王开宇
【申请人】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