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中医认为,小儿口腔溃疡是由于胃肠湿热,消化不良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清热燥湿,改善消化功能为主。醋具有收敛,固涩之功效。涌泉穴属足阳明胃经,从头部循行于足部。中药外敷通过经脉而发挥药物作用,起到治疗口腔溃疡的目的。基于此理论,本发明应用栀子、黄芩、小檗、赤芍、牡丹皮、龙珠子、桑根、蔷薇叶研沫后,经陈醋调和成糊状,外敷于涌泉穴上,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100%,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
【背景技术】 [0002]小儿口腔溃疡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症状为口腔粘膜出现小溃疡,单个或多个散在,多发生在唇、颊部,其次是舌尖、舌边缘及牙龈等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中心微凹陷,表面呈灰黄或灰白色,有明显的烧灼样疼痛。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影响小儿进食,导致营养不良。治疗上中医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西医用药物局部涂擦,但小儿服用困难、不易配合,且疗程长、效果差。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利用中药配合特定穴位外敷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小儿口腔溃疡中医称“ 口疮”,认为是心、脾、胃三经“积热”,上熏口舌而成,“积热”的原因很多,除了高热、急性传染病、腹泻外,也可由于小儿穿着太多、太厚,或经常吃辛辣香燥的食物,养育过温所致。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桅子10-20份、黄芩5-10份、小檗7-14份、赤芍7_11份、牡丹皮7-9份、龙珠子5-7份、桑根5-10份、蔷薇叶10-14份。
[0005]优选的:桅子15份、黄芩7.5份、小檗10.5份、赤芍9份、牡丹皮8份、龙珠子6份、桑根7.5份、蔷薇叶12份。
[0006]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末,放碗内用陈醋调成糊状。
[0007]方中:桅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黄芩、小檗、赤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利水祛湿,抑菌;龙珠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桑根:清热定惊,祛风通络,抑菌;蔷薇叶:生肌收口
[0008]临床资料
[0009]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I月至2011年I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60例口腔溃疡患儿,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5岁,病程最短ld,最长5d。
[0010]2.治疗方法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成外敷剂,即称取桅子15g、黄芩7.5g、小檗
10.5g、赤芍9g、牡丹皮8g、龙珠子6g、桑根7.5g、蔷薇叶12g研末,放碗内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脚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外用纱布覆盖并用绷带固定,24h更换I次。
[0011]3.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溃疡愈合;有效:疼痛减轻,流涎,拒食症状缓解,溃疡直径缩小;无效:用药3d以上症状未改善。
[0012]4.治疗结果本组60例,经治疗Id均有效,有效率100% ;2d治愈18例,治愈率30.00% ;3d治愈31例,治愈率81.67% ;4d治愈8例,治愈率95.00%。
[0013]5.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病人均能耐受。【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一:称取桅子15g、黄岑7. 5g、小檗10. 5g、赤苟9g、牡丹皮8g、龙珠子6g、桑根7. 5g、蔷薇叶12g,将上述药物研末,放碗内用陈醋调成糊状。
[0015]实施例二 :桅子10g、黄芩5g、小檗7g、赤芍7g、牡丹皮7g、龙珠子5g、桑根5g、蔷薇叶lOg,将上述药物研末,放碗内用陈醋调成糊状。
[0016]实施例三:桅子20g、黄岑10g、小檗14g、赤苟llg、牡丹皮9g、龙珠子7g、桑根10g、蔷薇叶14g,将上述药物研末,放碗内用陈醋调成糊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桅子10-20份、黄芩5-10份、小檗7-14份、赤芍7_11份、牡丹皮7-9份、龙珠子5_7份、桑根5-10份、蔷薇叶10-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桅子15份、黄芩7. 5份、小檗10. 5份、赤芍9份、牡丹皮8份、龙珠子6份、桑根7. 5份、蔷薇叶12份。
【文档编号】A61P1/02GK103566036SQ20131058547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洪英 申请人:刘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