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7-27  202

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同动式转轴装置,尤其涉及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中所述同动式或同步转动是指,当转动一心轴时,另一心轴也会随着该心轴同步转动,以形成双心轴同步转动,适用于掀盖式或折叠式的电子装置,使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例如屏幕与底座)可相对向翻转大于180度、甚至360度的反向叠合。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可同步转动的掀盖式或折叠式的电子装置,其转轴装置的结构,可参见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名称为“同动式转轴装置”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87604号文件,其包括两个心轴、两个转轮、一连接座及一传动柱;各心轴彼此平行且呈间隔设置,各心轴设有轴径相异的第一轴段和非圆形轴段以及第二轴段和非圆形轴段;各转轮轴向贯穿有非圆形轴孔,以分别套接并对应卡合于各心轴的非圆形轴段,另在各转轮的一轴向端设有锥部;连接座为径向设置且贯穿有两个套孔,以让各心轴分别穿设而使连接座套接并限位于第一、第二轴段,另在连接座壁面且在各套孔间凹设有限位槽;传动柱径向设置于限位槽并有局部结构位于座外,传动柱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锥台部,各锥台部包含锥形周侧以让各转轮的锥部周侧与位于座外的各锥台部的锥形周侧相互转动接触,从而形成同步转动。
[0003]再者,还搭配有一可推压各转轮的扭力单元,其包含一连接片、两个推压轮、至少两个弹力件、两个垫圈、两个紧迫螺帽。该连接片轴向贯穿设有两个轴孔,各心轴的非圆形轴段分别穿设该连接片的两个轴孔,而各推压轮、所述至少两个弹力件、各垫圈和各紧迫螺帽依序分别套设于各心轴上,通过在各心轴上分别套设的紧迫螺帽、所述至少两个弹力件和推压轮的相互配合,使各自所产生的轴向推压力施加于该连接片而使其能同时推压各转轮以分别紧靠第一、第二轴段来防止松动,并借此提供扭力。
[0004]然而,上述中国台湾在先申请M487604的两个转轮是通过一传动柱来形成同动式作用,若欲进一步适用于小型化或是微型化的电子装置中,则因有该传动柱存在而不易缩减双心轴的间距,再加上上述扭力单元包括多个构件,也使转轴装置的整体长度不易缩短,所以受限于缩小化的容置空间,势必造成整体及各组件在制造和组装方面的难度。因此,如何改善这一问题就是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通过双动轮部彼此相互啮合并同动,以缩短双心轴的间距,又搭配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其本体部和双包覆部为一体成型的构件,仅单个实施即可通过双包覆部各自提供双心轴所需扭力,其本体部不会影响到双心轴的间距,也不需要通过传统的推压轮、弹力件、垫圈及紧迫螺帽,且所述包覆连接件还能作为支架接连并支撑双心轴,以形成相互平行且对齐的姿态,有助于双动轮部的齿状结构彼此完整啮合,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心轴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的组合设计,可简化整个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的所需组成的构件,并简短整体长度,因而适用于小型化或是微型化实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具有两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心轴,其包括第一摩擦轴段和主动轮部,该主动轮部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该第一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和至少一个第一切面区;第二心轴,其包括第二摩擦轴段和从动轮部,该从动轮部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的那些齿状结构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和至少一个第二切面区;以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括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之间的本体部,该第一包覆部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片内平面,该第一包覆部是由该本体部一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一摩擦轴段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的另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开口,该第二包覆部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片内平面,该第二包覆部是由该本体部另一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的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使该第一心轴经由该主动轮部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而使该第二心轴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第一、第二包覆部内壁面而产生扭力,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各别触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
[0007]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的第二实施例包括:第一心轴,其包括第一摩擦轴段和主动轮部,该主动轮部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该第一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面凹沟;第二心轴,其包括第二摩擦轴段和从动轮部,该从动轮部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的该些齿状结构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面凹沟;以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括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之间的本体部,该本体部在相对两径向侧分别设有本体凹沟,该第一包覆部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一本体凹沟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一摩擦轴段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一片内凹沟,该第二包覆部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另一本体凹沟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二片内凹沟;使该第一心轴经由该主动轮部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而使该第二心轴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本体部的相对两径向侧以及该第一、第二包覆部的各片体内壁而产生扭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09]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0010]图3为图2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增设扣接件以及第一、第二连接片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进一步增设限位连接片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图中该主、从动轮部可分别自该第一、第二心轴拆卸。
[0012]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13]图6为图5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组合后、再进一步套接一壳套实施的示意图。
[0014]图7为图6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与壳套组合后的剖断面示意图。
[001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从动轮部可各自该第一和第二心轴拆离实施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10为图9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组合后、再进一步套接一壳套实施的示意图。
[0018]图11为图10的立体组合图。
[0019]图12为图11中A-A线段的剖断面示意图。
[0020]图13为图11中B-B线段的剖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具有两个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心轴10、第二心轴20以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该第一心轴10包含第一摩擦轴段11和主动轮部12a,该主动轮部12a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121,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111和至少一个第一切面区112。该第二心轴20包含第二摩擦轴段21和从动轮部22a,该从动轮部22a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221,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12a的该些齿状结构121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21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211和至少一个第二切面区212。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包含第一包覆部31a、第二包覆部32a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之间的本体部33a,该第一包覆部31a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片内平面311a。该第一包覆部31a是由该本体部33a—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一摩擦轴段11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33a的另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312a。该第二包覆部32a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片内平面321a,该第二包覆部32a是由该本体部33a另一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二摩擦轴段21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33a的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322a。使该第一心轴10经由该主动轮部12a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22a而使该第二心轴20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 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内壁面而产生扭力,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112、212各别触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的轴向片缘均设有斜面313、323,而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形成渐次收敛状的轴孔,以便于在该第一、第二心轴10、20分别轴向导入该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的轴孔中。又为了在各心轴在各包覆部中作动时,避免发生摩擦力过大的情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111包括间隔排列于该第一摩擦轴段11周面的多个第一轴面凹沟111,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切面区112分隔为多个第一切面区112而与该些第一轴面凹沟111形成交错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211包括间隔排列于该第二摩擦轴段21周面的多个第二轴面凹沟211,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面区212分隔为多个第二切面区212而与那些第二轴面凹沟211形成交错设置。借此调整摩擦接触的面积,使各心轴在各包覆部中所进行的闭合和转动之间的切换能够顺畅,也有助于在添入油体(或油膏)时而供其流动。
[0023]再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各心轴在各包覆连接件中转动摩擦时避免所产生的扭力发生开轻关重的情形(开轻,即各心轴在开始转动时所产生的扭力,比转动至后期所产生的扭力较轻。关重,即各心轴开始回转时所产生的扭力,比回转至后其所产生的扭力较重),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包括结构相同却正反设置呈前、后轴向相邻的两个包覆连接件30、30a,使各本体部33a交错而让该第一心轴10穿设各第一包覆部31a、且该第二心轴20穿设各第二包覆部32a,致使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周面分别转动摩擦各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内壁面而产生扭力,还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
112、212各别分段触及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例如在该第一、第二心轴10、20分别在O度或是转动至360度位置时,在O度时,能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112、212分别触及于一包覆连接件3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以形成闭合,或是转动360度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112、212分别触及于另一包覆连接件30a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以形成闭合。反之,各心轴由360度回转至O度时,也同样为形成分段触及两个包覆连接件30、30a的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以形成闭合。且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的轴向片缘均设有斜面313、323,使彼此相邻的两个轴向片缘处形成凹沟(请参见图7所示),有助于在添入油体(或油膏)时而供其流动。
[0024]又为了使各心轴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多次止动状态,还可使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在该本体部33a的相对两径向侧各形成一本体平面331a、332a,以各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311a、321a彼此相对设置,使各本体平面331a、332a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周面形成转动摩擦,或可各别触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112,212以闭合而形成止动状态。
[0025]再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还进一步包含扣接件35,该扣接件35的相对两径向侧分别具有扣臂351,该第一、第二心轴10、20各在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的一轴向端部分别设有定位凹沟113、213,各扣臂351分别嵌入各定位凹沟
113、213,使该扣接件35和该主、从动轮部12a、22a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的相对两轴向端,借此防止各心轴发生轴向滑脱的情形。
[0026]再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心轴10还包含彼此接连的第一固定轴段13和第一止挡部14,该第一止挡部14邻接在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一轴向端而该第一固定轴段13为非圆形状,该第二心轴20还包括彼此接连的第二固定轴段23和第二止挡部24,该第二止挡部24邻接在该第二摩擦轴段21的一轴向端而该第二固定轴段23为非圆形状。该主动轮部12a和该从动轮部22a分别设有非圆形状的轴孔122、222,该第一固定轴段11和该第二固定轴段21分别穿设并对应卡合于各轴孔122、222以分别与该主、从动轮部12a、22a形成同动。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还进一步包含两个限位连接片34,均具有两个轴孔341以分别供该第一、第二心轴10、20穿设,使一限位连接片34与该第一、第二止挡部14、24分别抵靠在该主、从动轮部12a、22a的相对两轴向端而予以轴向定位,另一限位连接片34与该第一、第二止挡部14、24分别抵靠在该第一、第二包覆部31a、32a的相对两轴向端而予以轴向定位。借此,平行各心轴并使各心轴部位相互对齐,且该主、从动轮部12a、22a之间也能对齐啮合。另在该第一、第二固定轴段13、23分别径向接连有第一连接片15和/或第二连接片25,以分别接连两个机体(图中未示出,例如笔记本电脑),这两个机体相互枢接而可相对翻转或叠合。
[0027]再参见图4和图5,该第一固定轴段13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131 (而使该第一固定轴段13的剖断面形成非圆形状),以对接该主动轮部12a轴孔1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1221,位于该第一固定轴段13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波浪状表面区132,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131并对接该主动轮部12a轴孔1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1222。该第二固定轴段23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231 (而使该第二固定轴段23的剖断面形成非圆形状),以对接该从动轮部22b轴孔2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2221,位于该第二固定轴段23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波浪状表面区232,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231并对接该从动轮部22b轴孔2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2222。借此具有防呆(Fool-proofing)设计的功效,并使该第一、第二固定轴段能够在穿设该主、从动轮部时减少摩擦,且在穿设后触及各波浪状表面区而形成卡合,以让各心轴分别与各轮部同动。
[0028]再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保护各心轴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的转动磨擦动作和各轮部啮合同动动作,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有壳套40a,该壳套40a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具有容置槽41、42,其一容置槽42槽口的相对两内缘分别设有一具有斜面的挡块421,以让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与被其分别包覆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还有该主、从动轮部12a、22a均能导入该容置槽42中,并止挡于该限位连接片34的片面而扣接固定。从而在各限位连接片34导入该容置槽42的过程中,可沿着各挡块421的斜面推压而撑开该容置槽42槽口,以便于各限位连接片34通过。
[0029]请参见图8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所揭示的第二实施例,也包括有第一心轴10、第二心轴20以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该第一心轴10包含第一摩擦轴段11和主动轮部12b,该主动轮部12b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121,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面凹沟111。该第二心轴20包含第二摩擦轴段21和从动轮部22b,该从动轮部22b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221,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12b的那些齿状结构121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21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面凹沟211。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b包括第一包覆部31b、第二包覆部32b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之间的本体部33b,该本体部33b在相对两径向侧分别设有本体凹沟331b、332b,该第一包覆部31b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一本体凹沟331b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一摩擦轴段11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一片内凹沟311b,该第二包覆部32b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另一本体凹沟332b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二摩擦轴段21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二片内凹沟321b。使该第一心轴10经由该主动轮部12b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22b而使该第二心轴20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本体部33b的相对两径向侧以及该第一、第二包覆部31b、32b的各片 体内壁而产生扭力。
[0030]在第二实施例中,比上述第一实施例更能简化所需组成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b的双包覆部均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因此在实施单个包覆连接件30b时,比较不会发生开轻关重的情形,而其调整摩擦接触面积的技术手段,是通过该第一包覆部31b的两片体间的空隙、该本体凹沟331b以及各第一片内凹沟311b,以及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所述第一轴面凹沟111相互搭配而成,而有别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均未设置切面区而分别被该第一、第二包覆部31b、32b夹持,这些齿状结构121、221也仅分别排列在该主、从动轮部12b、22b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使第二实施例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仅同步转动在一范围区间(例如双心轴由O度相对翻转至180度)。所述调整摩擦接触面积的技术手段,还能有助于添入油体(或油膏)时而供其流动,请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周面还附着有一层第一油体16,各第一片内凹沟311b和本体凹沟331b分别呈轴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111,以供该第一油体16流通。该第二摩擦轴段21的周面还附着有一层第二油体26,各第二片内凹沟321b和另一本体凹沟332b分别呈轴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211,以供该第二油体26流通。
[0031]再如图9和图12所示,该第一心轴10还包含第一固定轴段13和第一止挡部14,分别邻接在该第一摩擦轴段11的相对两轴向端,该第二心轴20还包含第二固定轴段23和第二止挡部24,分别邻接在该第二摩擦轴段23的相对两轴向端。该主动轮部12b和该从动轮部22b分别设有一非圆形状的轴孔122、222,该第一固定轴段13和该第二固定轴段23均为非圆形状并分别插接并对应卡合于各轴孔122、222,以各与该主、从动轮部12b、22b形成同动,且使该第一包覆部31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抵靠该主动轮部12b和该第一止挡部14以轴向限位并对齐于该第一摩擦轴段11,该第二包覆部32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抵靠该从动轮部22b和该第二止挡部24以轴向限位并对齐于该第二摩擦轴段21,借此平行各心轴并使各心轴部位相互对齐,且该主、从动轮部12a、22a之间也能对齐啮合。另在该主、从动轮部12b、22b的周面分别由径向延伸出第一连接片15和第二连接片25,以在该主、从动轮部12b,22b彼此啮合作动期间形成同步接近或同步翻开,以分别接连两个机体(图中未示出,例如笔记本电脑),所述两个机体相互枢接而可相对翻转或叠合。
[0032]再如图9所示,该第一固定轴段13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131 (而使该第一固定轴段13的剖断面形成非圆形状),以对接该主动轮部12a轴孔1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1221,位于该第一固定轴段13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波浪状表面区132,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131并对接该主动轮部12a轴孔1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1222的局部区域。该第二固定轴段23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231 (而使该第二固定轴段的剖断面形成非圆形状),以对接该从动轮部22b轴孔2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2221,位于该第二固定轴段23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波浪状表面区232,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231并对接该从动轮部22b轴孔222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2222的局部区域。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是将该第一、第二连接片15、25分别与该主、从动轮部12b、22b结合为一体,而使该主、从动轮部12b、22b的轴孔122、222具有孔深,所以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波浪状表面区13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浪状表面区232分别与各所述至少一个圆弧面区1222、2222的局部区域形成对接,避免接触面积过多而不易插入或拆出,进而减损组装便利性。
[0033]再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的第二实施例也为了保护各心轴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的转动磨擦动作和各轮部嗤合同动动作,其进一步包括壳套40b,该壳套40b内具有中空容置部43,该中空容置部43槽口的相对两内缘分别设有具有斜面的挡块431,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b在其本体部33b的另相对两径向侧分别设有具有斜面的凸块333,以让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30b与被其分别夹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11、21,还有该第一、第二止档部14、24均能导入该中空容置部43中,使各挡块431与各凸块333相互扣接而止挡固定。在所述壳套40b套接过程中,各挡块431分别以斜面推压各凸块333的斜面,以暂时撑开该中空容置部43的槽口,待各挡块431越过各凸块333而使各挡块431分别以垂直面与各凸块333的垂直面相互接触止挡而形成扣接固定。
[0034]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揭露了多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但其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修改均是可能的,且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第一心轴
[0037]11第一摩擦轴段 111 第一轴面凹沟
[0038]112第一切面区 113 定位凹沟
[0039]12a主动轮部 12b 主动轮部
[0040]121齿状结构 122 轴孔
[0041]1221长平面区 1222 圆弧面区
[0042]13第一固定轴段 131 第三切面区
[0043]132第一波浪状表面区14 第一止挡部
[0044]15第一连接片 16 第一油体
[0045]20第二心轴
[0046]21第二摩擦轴段 211 第二轴面凹沟
[0047]212第二切面区 213 定位凹沟
[0048]22a从动轮部 22b 从动轮部
[0049]221齿状结构 222 轴孔
[0050]2221长平面区 2222 圆弧面区
[0051]23第二固定轴段 231 第四切面区
[0052]232第二波浪状表面区24 第二止挡部
[0053]25第二连接片 26 第二油体
[0054]30、30a包覆连接件30b 包覆连接件
[0055]31a第一包覆部 32b 第一包覆部
[0056]311a第一片内平面 311b 第一片内凹沟
[0057]312a第一开口 313 斜面
[0058]32a第二包覆部 32b 第二包覆部
[0059]321a第二片内平面 321b 第二片内凹沟
[0060]322a第二开口 323 斜面
[0061]33a本体部 33b 本体部
[0062]331a本体平面 331b 本体凹沟
[0063]332a本体平面 332b 本体凹沟
[0064]333凸块
[0065]34限位连接片 341 轴孔
[0066]35扣接件 351 扣臂
[0067]40a,40b 壳套41、42 容置槽
[0068]43中空容置部421、431挡块。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心轴,其包含第一摩擦轴段和主动轮部,该主动轮部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该第一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和至少一个第一切面区; 第二心轴,其包含第二摩擦轴段和从动轮部,该从动轮部的周面环状排列有多个齿状结构,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的该些齿状结构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和至少一个第二切面区;和 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含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之间的本体部,该第一包覆部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片内平面,该第一包覆部是由该本体部一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一摩擦轴段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的另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开口,该第二包覆部为至少一个片体且其内壁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片内平面,该第二包覆部是由该本体部另一径向侧边延伸出并沿着该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包覆,且距该本体部的一径向侧边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使该第一心轴经由该主动轮部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而使该第二心轴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第一、第二包覆部内壁面而产生 扭力,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各别触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的轴向片缘均设有斜面,而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形成渐次收敛状的轴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包括间隔排列于该第一摩擦轴段周面的多个第一轴面凹沟,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切面区分隔为多个第一切面区而与这些第一轴面凹沟形成交错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包括间隔排列于该第二摩擦轴段周面的多个第二轴面凹沟,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面区分隔为多个第二切面区而与该些第二轴面凹沟形成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括结构相同却正反设置呈前、后轴向相邻的两个包覆连接件,使各本体部交错而让该第一心轴穿设各第一包覆部、且该第二心轴穿设各第二包覆部,致使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各第一、第二包覆部内壁面而产生扭力,还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各别分段触及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且在各第一、第二包覆部的轴向片缘均设有斜面,使彼此相邻的两个轴向片缘处形成凹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在该本体部的相对两径向侧各形成本体平面,以各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片内平面彼此相对设置,使各本体平面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形成转动摩擦,或可各别触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切面区以闭合而形成止动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还进一步包含扣接件,该扣接件的相对两径向侧分别具有扣臂,该第一、第二心轴各在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的一轴向端部分别设有定位凹沟,各扣臂分别嵌入各定位凹沟,使该扣接件和该主、从动轮部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的相对两轴向端。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心轴还包含彼此接连的第一固定轴段和第一止挡部,该第一止挡部邻接在该第一摩擦轴段的一轴向端而该第一固定轴段为非圆形状,该第二心轴还包含彼此接连的第二固定轴段和第二止挡部,该第二止挡部邻接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一轴向端而该第二固定轴段为非圆形状;该主动轮部和该从动轮部分别设有非圆形状的轴孔,该第一固定轴段和该第二固定轴段分别穿设并对应卡合于各轴孔以分别与该主、从动轮部形成同动;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还进一步包含两个限位连接片,均具有两个轴孔以分别供该第一、第二心轴穿设,使一限位连接片与该第一、第二止挡部分别抵靠在该主、从动轮部的相对两轴向端而予以轴向定位,另一限位连接片与该第一、第二止挡部分别抵靠在该第一、第二包覆部的相对两轴向端而予以轴向定位,在该第一、第二固定轴段分别径向接连有第一连接片和/或第二连接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轴段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以对接该主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位于该第一固定轴段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波浪状表面区,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并对接该主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该第二固定轴段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以对接该从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位于该第二固定轴段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波浪状表面区,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并对接该从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套,该壳套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具有容置槽,其一容置槽槽口的相对两内缘分别设有具有斜面的挡块,以让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与被其分别包覆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还有该主、从动轮部均能导入该容置槽中,并止挡于该限位连接片的片面而扣接固定。9.一种用于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心轴,其包含第一摩擦轴段和主动轮部,该主动轮部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该第一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面凹沟; 第二心轴,其包含第二摩擦轴段和从动轮部,该从动轮部周面的其中一个区段依序排列多个齿状结构,以依序与该主动轮部的该些齿状结构相互啮合作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面凹沟;以及 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含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位于该第一、第二摩擦轴段之间的本体部,该本体部在相对两径向侧分别设有本体凹沟,该第一包覆部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一本体凹沟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一摩擦轴段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一片内凹沟,该第二包覆部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是由另一本体凹沟的两沟边分别延伸出并夹持该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各片体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二片内凹沟;使该第一心轴经由该主动轮部同步带动该从动轮部而使该第二心轴同步转动,以让转动状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该本体部的相对两径向侧以及该第一、第二包覆部的各片体内壁而产生扭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摩擦轴段的周面还附着有一层第一油体,各第一片内凹沟和一本体凹沟分别呈轴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面凹沟,以供该第一油体流通;该第二摩擦轴段的周面还附着有一层第二油体,各第二片内凹沟和另一本体凹沟分别呈轴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面凹沟,以供该第二油体流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心轴还包含第一固定轴段和第一止挡部,分别邻接在该第一摩擦轴段的相对两轴向端,该第二心轴还包含第二固定轴段和第二止挡部,分别邻接在该第二摩擦轴段的相对两轴向端;该主动轮部和该从动轮部分别设有非圆形状的轴孔,该第一固定轴段和该第二固定轴段均为非圆形状并分别插接并对应卡合于各轴孔,以各与该主、从动轮部形成同动,且使该第一包覆部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抵靠该主动轮部和该第一止挡部以轴向限位并对齐于该第一摩擦轴段,又该第二包覆部的相对两轴向端分别抵靠该从动轮部和该第二止挡部以轴向限位并对齐于该第二摩擦轴段,在该主、从动轮部的周面分别由径向延伸出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以在该主、从动轮部彼此啮合作动期间形成同步接近或同步翻开。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轴段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以对接该主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位于该第一固定轴段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波浪状表面区,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面区并对接该主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的局部区域;该第二固定轴段的周面轴向切削有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以对接该从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长平面区,位于该第二固定轴段端部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波浪状表面区,以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切面区并对接该从动轮部轴孔内壁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圆弧面区的局部区域。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套,该壳套内具有中空容置部,该中空容置部槽口的相对两内缘分别设有具有斜面的挡块,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在其本体部的另相对两径向侧分别设有具有斜面的凸块,以让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与被其分别夹持的第一、第二摩擦轴段,该第一、第二止档部均能导入该中空容置部中,使各挡块与各凸块相互扣接而止挡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同步转动的包覆式双轴枢纽器,包括双心轴及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所述至少一个包覆连接件包含本体部及与其结合的双包覆部,双包覆部各别包覆双心轴所包含的摩擦轴段,各摩擦轴段均具有轴面凹沟和切面区,而各包覆部内设有片内平面,各心轴还包括动轮部,各动轮部周面环状排列齿状结构以彼此啮合作动,使双心轴经由双动轮部同步带动,以让转动状态的双摩擦轴段周面分别转动摩擦双包覆部内壁面而产生扭力,还在各切面区分别触及各片内平面以闭合形成止动状态;此外,各包覆部还能均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使各包覆部分别夹持各摩擦轴段,而各包覆部内与本体部分别以凹沟替代片内平面实施,仅转动摩擦而产生扭力。
【IPC分类】F16C11/04, F16C11/10
【公开号】CN204716731
【申请号】CN201520329966
【发明人】张瑞鸿, 张信忠, 林诗尧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