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611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涉及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
背景技术
腮腺炎为流行性外科常见疾病,也是一种急性中毒性全身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以儿童和少年发病率为最高。起病急骤,腮部肿胀,不化脓为特征。病因是由于行疫腐之邪或四时不正之气,感于人而发病。又由于阳明胃经湿热内蕴,风热外乘,或饮食不节胃火上攻而致。发病急骤生于耳下,间有波及颈下者,或生于左,或生于右,或左右齐发,肿如鸡卵皮色不变,按之引指内若有脓,但酸而不甚痛,2-3天达到高峰,伴有轻微寒热,但多数恶寒,高热头痛,厌食,呕吐,夜眠不安。有少量男性患者并发睾丸肿胀,疼痛高热不退,极少数患者并发昏迷、谵语、抽搐等症。按照西医的治疗方法,一般为抗病毒、消炎的药物来处理,效果不令人满意,消肿慢,退热缓且易复发,小儿患者口服中药汤剂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该药克服了上述已知技术的缺点,消肿快,退热及时,由于是外敷药非常适用于小儿患者使用。
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比例中草药原料制成,吴茱萸5份,白蔹2份,大黄2份,胆南星1份。
上述药物的制剂方法是,按重量份比例称取上述中草药,然后将其粉碎,用筛筛分后取100目的筛下药物,用食用白醋适量,调成糊状,即为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
使用方法是将糊状药物涂于脚心涌泉穴处,涌泉穴先用酒精棉球擦2次,消毒后再敷药物。24小时换药一次,一般患者敷2-3次即好,重患者敷3-5次即好,不再复发。
本发明的药品功能是吴茱萸性味辛温,主治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痛除湿,逐风邪,开腠理,疗喉舌口疮。白蔹性味苦平,主治痛肿诸疮,散结气,止痛除热,能消肿止痛。大黄性味苦寒,为泻血中实热,宣通一切之气,调血腺,除痰实,推陈致新。胆南星性味苦温,燥湿化痰,去风,小儿惊风,痰核,外用能治疗痛肿。
本发明通过门诊病例的治疗有下述优点,1)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治疗过程无痛苦,使患儿易于接受。2)效果显著确实,治愈率高,一般敷药2-3次即可痊愈。3)敷药后热度迅速下降,肿胀消退。4)节省药费,缩短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本药对痄腮的治疗,无论病期长短,无论是患者单侧或双侧齐发,肿胀的大小,以及曾用其他治疗方法,只要不发炎有脓均有疗效,并对头部疖毒,口疮等,经临床试验疗效好,经济,安全治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是由下述重量份比例中草药原料制成,吴茱萸5份,白蔹2份,大黄2份,胆南星1份。
上述药物的制剂方法是,按重量份比例称取上述中草药,然后将其粉碎,用筛筛分后取100目的筛下药物,用食用白醋适量,调成糊状,即为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
临床病例一般资料本组病人是门诊的10例病人,没有对照组病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最长15天,最短一天,平均病程2-3天。
诊断标准按病人主诉,无痛苦,无肿胀,不发烧为标准。以医生的查体检查为主,体温正常,脉数正常,触摸无肿、无痛为治愈。
临床控制临床控制为痊愈和治疗无效。
本临床资料10例均符合上述自拟的诊断标准,治疗结果见临床报告,10例病人完全治愈,治愈效果为100%。
临床一患者刘某,男九岁,于1985年6月11日来门诊治疗,门诊病志号19508号。
主诉两面颊红肿疼痛已两天,在两天前感觉周身疲倦、发烧、麻冷、口渴、曾用青霉素、土霉素治疗,始终热未退,当天下午病有所加重,两耳下烧热,第二天两腮更掀热高肿,张口或咀嚼痛甚;于早八点来门诊,查体T39.5℃,P128次/分,舌红欠润,上有黄白苔,两腮肿胀,神志不清,啐呕两天未进食物,诊断为痄腮(风热型)。
治疗取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即抽薪散三钱,按法敷涌泉穴。
次日上午来复诊,经检查两腮肿已消,烧热已退,张口可以吃食物,精神恢复,疼痛完全消失,T37℃,P90次/分,据家长说,小儿贴药后即有舒适感,能吃饭。家长怕复发,又敷药一次,痊愈。
临床二赵某,男,四岁,海城市前进街十八组,于95年6月8日来院治疗,门诊号13215号。
主诉小儿在托儿所,发病前咳嗽、全身发热、高烧、两腮肿大有汗,原发左侧,相继发于右侧,肿大,曾在卫生所用青霉素和四环素未退热,而肿势渐大,张口及吃奶有困难。
查体体温T38.5℃,脉博P110次/分,患儿面略红,两腮肿大,右腮较剧,约鸭卵大小,表面无显热,舌有白苔,口腔内腮红肿,神志不清,睡卧不安,诊为痄腮(湿热型)。
治疗当日给予抽薪散二钱,照法敷涌泉穴,次日来诊,经复查、肿消热退,体温降到36.5℃,右腮肿胀稍有部分未去,其主症状完全消失,仍按法再敷药一次,后经家属告知痊愈,未用其它药物。
临床三崔某,男,九岁,海城市铁西街4组,于1996年7月13日来院治疗,门诊号16037。
主诉初期发高烧,腮痛恶心、昏睡、不欲食、疲倦、曾用土霉素、青霉素等多次治疗无效,热未退而两腮肿大,现已两天,经痄腮治愈者介绍来诊。
检查T39.8℃,P128次/分,两腮肿胀,皮肤本色,肿部柔软发热,神志不清,舌有白黄苔,口腔破溃,诊断为痄腮(湿热型)。
治疗以抽薪散四钱敷涌泉穴,内服未用其它药。次日复诊肿消,体温下降到36.5℃,发热、疼痛、恶心症状消失。小儿精神,吃奶正常,局部消肿胀,又接前法敷药四钱未用其它药,痊愈,未复发。
临床四赵某,男,6岁,于1990年3月12日入我院门诊就诊。
主诉于2天前,自觉两腮不适,有灼热感,继而出现恶心、发热、两腮肿胀更甚,伴有疼痛,进食更甚,不思饮食。在当地医疗点用青霉素等治疗不见好转,来院时检查T39℃,P120次/分,舌红、苔黄、脉数诊断“痄腮”。用釜底抽薪散三钱敷于双足涌泉穴,患者第二日复诊,T37.2℃,P90次/分,双腮肿胀明显减轻,且疼痛消失,可吃食物,自觉周身轻松。按原法再敷一剂抽薪散巩固治疗,于发病第四日复诊,患儿已痊愈,再未复发。
临床五张某,女,4岁,于1999年3月20日来院门诊看病,按家长诉,患者曾于2天前与痄腮儿童一起玩后发病。
主诉哭闹不止1天,面色赤红、高热、两腮肿胀、张嘴困难、不想吃食物。入院后检查,T39.4℃,P121次/分,舌红、苔少、黄腻脉弦数。双腮肿胀红热、皮温高,诊断为流行型痄腮(风热型)。给以抽薪散4钱,按法调和后敷于双足涌泉穴。嘱回家少见风,并与其他儿童隔离。第二口来复诊,双腮肿胀消失,皮温略高并进食,无发热;再给一剂原法敷涌泉穴用,双腮正常,无疼痛,体温T36.7℃,脉搏P82次/分,后经随访,再未复发。
临床六刘某,男,11岁,于1995年6月2日来门诊就诊。
主诉两天前周身不适,不爱吃食物,时有呕吐,双腮木胀,继而肿痛,今晨起床双腮高肿、赤热、张口困难、急诊来院。查体T39℃,P108次/分,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舌降红、苔黄、脉细数,诊为“痄腮”。急给抽薪散4钱,敷于双足涌泉穴,留院观察20分钟,患者自觉双足心凉且舒适,继而双腮不胀,疼痛明显减轻。测T38℃,P92次/分,疗效明显,嘱患者第二日复诊。但患者未来,去其家随访,见患儿正在街上玩,两腮肿胀已完全消失,经问病愈,未复发。
临床七张某,男,6岁,于1996年6月10日来院门诊看病。
主诉双腮赤热肿痛3天。于3天前玩时出汗较多,后回家感觉两腮不适,周身酸乏,怕冷、寒战,后来到卫生所打一针青霉素,回家后继而双腮肿胀加重,不能张口进食,周身滚烫,夜眠不好,来院查体T39.5℃,P124次/分,喘促、舌红苔黄、脉洪数,两腮皮温高,肿胀严重,诊为急性“痄腮”。给以抽薪散4钱,敷于双足涌泉穴,立感周身舒适,体温下降、不喘。第二日家属带其来复诊,查患者体温,脉搏均正常,双腮消肿、皮温正常,无口渴咽干,能吃食物,为了巩固疗效再敷药一剂,后经随访,再未复发。
临床八赵欣,女,9岁,于1997年5月10日来院就诊,住海城市验军公社大甲屯。
主诉患者午睡后出汗,又出去玩闹,回家后自述两腮疼痛,周身麻冷、打颤,第二天两腮高肿、赤热,疼痛更甚,来院。查体神清、语迟、呼吸略促、体温T39℃,P110次/分,舌红、苔黄腻、脉洪大,两腮肿胀,触痛明显,诊断为“痄腮”。给以抽薪散4钱,按法调和,敷于双足涌泉穴,患者回家后自觉各病痛均消失,未复诊,再未复发。
临床九史某,男,7岁,于1999年5月3日来门诊,门诊号16059。
主诉初发病于3日前,患者突然精神不振、压食,周身乏力、发热、恶心、后两腮肿痛,皮色正常,经在当地抗炎治疗无效,经已治愈的患者介绍来诊。查体T39.8℃,脉搏128次/分,两腮肿胀,皮肤本色,舌红、苔黄、脉数,诊断为痄腮(风热型)。
治疗抽薪散4钱敷涌泉穴,两腮未敷,只敷两足涌泉穴后,次日肿消,痛减,查体温T36.8℃,P80次/分,后又敷药涌泉穴四钱,痊愈,未复发。
临床十武某,男,7岁,于2000年6月2日来我院门诊。
主诉患者于两天前与有痄腮患儿一起玩后,出现高热,精神不振、发热,两腮肿胀、恶心。来诊,查体T39℃,P110次/分,两腮肿,疼痛,口腔内有点状破溃,舌有黄白苔,诊断为痄腮(湿热型)。
治疗以抽薪散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日复诊,双腮肿胀已消、略痛,查体T36.5℃,P90次/分,再外敷涌泉穴一剂(3钱),回家后经复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比例中草药原料制成,吴茱萸5份,白蔹2份,大黄2份,胆南星1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腮腺炎(痄腮)的药物(抽薪散)。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比例中草药原料制成吴茱萸5份,白蔹2份,大黄2份,胆南星1份。本发明通过门诊病例的治疗有下述优点1)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治疗过程无痛苦,使患儿易于接受。2)效果显著确实,治愈率高,一般敷药2-3次即可痊愈。3)敷药后热度迅速下降,肿胀消退。4)节省药费,缩短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文档编号A61P31/00GK1436552SQ0210915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4日
发明者刘玉杰 申请人:刘玉杰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