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26

专利名称: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治疗血管内疾病的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
背景技术
对血管内疾病进行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领域,其中介入导管是实施该项技术的关键医疗器械之一。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时,首先是用穿刺针在血管上穿刺,然后将介入导管穿入血管内,再将导丝从介入导管尾部的锥形口插入介入导管,建立一个从穿刺点直至靶血管处的轨道,将介入导管沿着导丝向前推进直到靶血管处,最后抽出导丝即可利用该介入导管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工作了。目前的介入导管主要是由导管体和导管柄构成,在导管管腔的尾部设置了一个密封圈,密封圈是由柔软的橡胶制成,密封圈的内径明显小于导管其它部位的管腔内径,也略微小于导丝的外径,密封圈的作用是当导丝穿入导管之后,密封圈可以防止血液从导管的尾部流出。在进行介入插管时当导管进入到某一血管段之后,如果要想确定导管是否进入到预想的靶血管段时,就需要将导丝抽出,然后把注射器插接在介入导管尾部的锥孔处,经导管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进行观察。如果导管插入的位置不合适,还需要重新插入导丝继续移动导管,可以看出这样的操作非常繁琐。为此,专利号为02254061. X的一项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改进型的新型介入导管,它是在导管柄处设置了一个分支管柄,分支管柄的管腔与导管柄的管腔相通,分支管柄的尾部可以插装一只注射器,在导丝不抽出的情况下也能将造影剂从导管与导丝的间隙中打入血管,来确定导管插入的位置。但是这种改进型的介入导管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射造影剂,并且结果更加复杂,如果能有一种不用造影剂的介入导管这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方便许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在X光下使用它时即便不用造影剂也能准确的确定导管的部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包括导管体、导管柄、密封圈、金属小球,其中导管体是由医用聚乙烯制成的壁厚为0. 3 0. 5 毫米的软管,导管柄由聚丙烯制成,密封圈由质地柔软耐磨的橡胶制成;金属小球为直径 0. 1 0. 3毫米,材质为不锈钢、铁、铜、锌、铝或钙的球体;可视介入导管组装方式为导管体的右端粘接在导管柄的管腔内,密封圈卡装在导管柄右端的管腔内,其特征是在距离导管体左端端口处的2 5毫米范围内的管壁中均勻的热压镶嵌进入1 10粒金属球体。 在介入手术中,当导管体插入人体的血管中后,这些热压镶嵌进入导管体中的金属小球在X 光下可以被人们识别,既人们可以随时看到导管体的端部已经进入到了什么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把导管体插入血管后,在X光下,随时可以观察到导管体前端的插入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不需要使用造影剂,使整个手术变得更加简单、精准。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管体,2.导管柄,3.密封圈,4.金属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一种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包括导管体1、导管柄2、密封圈3,金属小球4,其中导管体1是由医用聚乙烯制成的壁厚为0. 5毫米的软管,导管柄2由聚丙烯制成,密封圈 3由质地柔软耐磨的橡胶制成,金属小球4为直径0.2毫米的不锈钢球体;其组装方式为 导管体1的右端粘接在导管柄2的管腔内,密封圈3卡装在导管柄2右端的管腔内,其特征是在距离导管体1左端端口 3毫米处的管壁中均勻的热压镶嵌进入5粒金属小球4。手术中这些热压镶嵌进入导管体管壁中的小球4在X光下,可以被人们识别,既人们可以随时看到导管体1的端部已经进入到了什么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其特征是它包括导管体、导管柄、密封圈和金属小球, 其中导管体是由医用聚乙烯制成的壁厚为0. 3 0. 5毫米的软管,导管柄由聚丙烯制成,密封圈由质地柔软耐磨的橡胶制成;可视介入导管组装方式为导管体的右端粘接在导管柄的管腔内,密封圈卡装在导管柄右端的管腔内,在距离导管体左端端口处的2 5毫米范围内的管壁中均勻的热压镶嵌进入1 10粒金属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小球为直径 0. 1 0.3毫米,材质为不锈钢、铁、铜、锌、铝或钙的球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心血管手术专用导管,包括导管体、导管柄、密封圈、金属小球,其中导管体是由医用聚乙烯制成的软管,导管柄由聚丙烯制成,密封圈由质地柔软耐磨的橡胶制成,金属小球是材质为不锈钢、铁、铜、锌、铝或钙的球体;可视介入导管组装方式为导管体的右端粘接在导管柄的管腔内,密封圈卡装在导管柄右端的管腔内,其特征是在距离导管体左端端口处的2~5毫米范围内的管壁中均匀的热压镶嵌进入1~10粒金属小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把介入导管体插入血管后,在X光下,随时可以观察到导管体端部的插入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不需要使用造影剂,使整个手术变得更加简单、精准。
文档编号A61M25/098GK202146514SQ20112023327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张湘鲁 申请人:张湘鲁

最新回复(0)